
实践:
1.孩子早晨不愿上学,爸爸妈妈多次问原因,孩子不说,站在卫生间生气,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快到上班时间了,爸爸很智慧地提出了不能因为孩子破坏了大家的秩序,于是爸爸妈妈该干什么干什么,姥姥和孩子留在家里,后来,姥姥告知孩子是肚子疼,解决完了和姥姥打车去的学校,倒是没有耽误正课。
爸爸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早晨不告知原因?是感受到了了爸爸妈妈的焦急,产生了不悦?还是不知如何表达?还是有其他别的原因。爸爸晚上临睡前,不停地追问孩子早晨不愿上学的原因,并告知孩子爸爸妈妈因为孩子的行为产生了不开心的情绪,妈妈打断了好几次,希望爸爸注意交流的时点,爸爸还是坚持将早晨的情绪告知了孩子。孩子听出了爸爸的不满,手里拿着刚从头上摘下的皮筋呆了半天,爸爸想给孩子把皮筋接过去,孩子坚持不理,妈妈见状,给孩子打开了睡前故事,将孩子拢过来,孩子才渐渐变得开心些,把皮筋递给了妈妈,躺下了。
妈妈觉得爸爸晚上刨根问底的时间选择在孩子临睡前不合适,希望早些交流这些问题,另外感觉爸爸问问题的态度比原来好些了,但还是能听出来情绪。妈妈在得知孩子是因为肚子疼不愿上学后,情绪倒是平和,但没有及时帮孩子剖析早晨沟通不畅的原因,不带情绪地提出我们的需求,没有及时抓住问题解决问题,有些拖延了,早晨补救吧。
2.昨天朱朱老师主动和妈妈沟通了孩子的感统训练情况,妈妈感觉孩子的字体变得整齐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加强了,同时,妈妈对近期感统馆的父母体验、家园互动册、家庭作业指导、老师阶段沟通表达了认可和感谢。今天的感统课上,朱朱老师再次点拨如何根据孩子的个性,带动她做感统训练:告知孩子动作要领,不再让孩子感觉到你在盯着她,孩子会做得很认真。谢谢感统馆的老师们。
3.昨天等待孩子下课期间,带领小兜兜玩,有些感触:家长要合理分配孩子的不同游戏时间,不要一直做一个游戏。充分利用孩子的碎片时间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不要太较真,孩子训练了就可以,用不着和正确答案一模一样。游戏前和孩子要多长时间,快结束时及时提醒。
学习:
接纳自己:
1.接纳不想要,但无法减少的挫折、纠纷、痛苦、厌恶和抑郁;
2.接纳其他人的非难、忽视、轻蔑、怨恨、嫉妒和敌意,不要为他人的言语伤害自己;
3.你可以不喜欢你的失败和无能,但你应该接纳它。同时,努力,再努力。
4.接纳其他人的不公平对待。保持原谅而不是报复态度。
5.接纳你自己、你的存在、你的生命,同时尽最大努力改变你的一些不恰当、不道德的行为。
6.接纳对你的破坏行为的约束。(如报复性熬夜和暴饮暴食)
7.接纳这一事实:没有魔法可以解决你的问题,但辛勤的工作和努力也许可以缓解你的问题。
8.接纳你(和其他人)作为人的不完美。为自己的缺陷而自责并不能缓解你(或他人)的缺陷!
9.接纳这一事实:对自己的控制是你所拥有的最有效的控制力。
如何接纳自己:
1.决定。
决定从有条件性自尊到无条件自我接纳的道路。
2.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中途有可能出现倒退,尽管你不喜欢你的退步,但你要接纳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
在意识到错误时,要改正错误。经过多次训练,你的有条件自尊变得越来越少,无条件接纳变得越来越多。
3.巧妙利用3个交互工具:
(1)思考,谋划,计划,想象。
“我可以为无条件自我接纳而努力。”
“我刚刚倒退回了有条件自尊,它可害苦了我。”
“我再次愚蠢地跌倒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一个愚蠢的人——那就落入了过度一概而论的陷阱。”
(2)感受,体验。
感受自己在改变的体验。
“在自己身上努力感觉很好,很有挑战性。”
(3)行动,表现,前进。
“我可以努力应对这种挑战,但我也可以放松,再放松。”
“即使自我改变的努力最终失败,我仍然可以学到一些宝贵东西。”
《无条件接纳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