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风南浦
01
前段时间,我因机缘巧合被拉到了一个微信群,翻了一波群友,发现某知名媒体公司CEO居然也在里面。
这可是我接近大神的好机会,于是从来不主动加陌生人的我第一次用颤抖的食指点了CEO微信的“添加到通讯录”的选项。
然而点完我就后悔了,人家可是知名CEO啊,我是谁啊?人家凭什么加我为好友?所以对于通过好友认证的消息我也没报什么希望,就继续去忙了。
万万没想到,两个小时以后我收到了一条微信消息:“XXX已通过您的好友验证,现在你们可以对话了”。我擦,CEO居然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
加了好友不说话是不是会显得我很无聊?可是我也不知道跟他说什么好,就像粉丝见了偶像一样,平时憋了一肚子的话想对他讲,可是真正见到了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为了避免显得愚蠢,我没有跟CEO打招呼。“就当我当时在忙,没看到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三天后,我为了验证CEO有没有把我这种“无聊的人”删除,弱弱地给他发了条微信,表达了一下景仰之情。
消息发出去了,看来他没有删除我。正当我暗自庆幸的时候,CEO竟然回复了我!我怀着被翻了牌子的激动心情和CEO简单聊了几句,CEO还把我拉进了他的好友群,群里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大神级人物。
你以为我从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融入了大神们的圈子,屌丝逆袭走上人生巅峰了吗?
没有。
虽然加了微信好友,但是从那次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没有再说过一句话,朋友圈里也只发一些和工作有关的分享。至于那个好友群,我除了偶尔看看里面的对话以外,基本不参与讨论。
群里的大神我一个都没加,一是因为我本身就是个懒于社交的人,二是因为我知道即使加了好友,大家也不会说话,也就无所谓加不加了。
加完好友之后,CEO还是CEO,在高端的圈子里谈笑风生;我还是枚小编辑,在狭小的工位上勤恳工作。我们依旧没有共同的圈子和话题,即使生活中面对面走过,也是相见不相识,唯一的交集就是共同存在于彼此的好友列表之中。
加完好友之后,一切都不会改变,也无法成为真正的好友。
02
以前我在网上写东西的时候,也经常会收到读者的私信,想要我的联系方式,想更进一步地了解我的生活。我表示非常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们。
有高冷的读者说我装逼,但更多的是善解人意的读者,他们问我为什么。
我说,因为我平时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聊天。
这不是敷衍,我平时真的鲜有时间聊天。两个陌生人加了好友,如果不交流,那加不加意义并不大,躺在朋友列表里也很尴尬;如果交流,由于两个人的现实生活并不一样,恐怕也很难有共同语言。
所以,我的好友列表里始终只保留着真正有交集的人。
有的人很喜欢炫耀自己有几百个几千个微信好友,仿佛这样就能显示自己的人缘是多么的好,人脉是多么的广。其实除了占用手机内存以外,并没有什么卵用。
马克·吐温在《赤道环游记》里写过一句很巧妙的话:“当你向富裕的山上攀登的时候,总希望会遇到一个朋友。”
我们在急急忙忙加微信好友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有这种“阴暗”的小心思呢?
这个人是XXX行业的,以后可能用得着;
这个人好厉害,以后想抱大腿求提携;
这个人名气大,加了以后去朋友圈装逼……
于是你加了一堆不说话的好友,然后就真以为你们是好友了。
其实真正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好友”并不会伸出援助之手。大家心里都清楚,你把我当潜在人脉,我也把你当潜在人脉,现在你想得到我的帮助,那我得掂量掂量自己能有什么回报。
而且,朋友也是需要势均力敌的,只有生活环境和思想水平在同一个高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朋友。就像我们听到马云和一个流浪汉成为朋友时,第一反应是根本不可能,而听到马云和赵薇成为朋友时却心悦诚服一样。
这就是很多人抱着好友列表满满的手机却依旧倍感孤独的原因,也是看上去拥有很多朋友,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找不到一个可信之人的原因。
03
有人喜欢很沧桑地说:“只有在困境的时候,在知道谁是你真正的朋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自己有把别人当朋友吗?
一起吃喝玩乐的人,叫玩伴;一起合作共享的人,叫工作伙伴;有过一些接触的人,叫熟人;加了微信的陌生人,只能叫“微信好友”。要知道,找到朋友的唯一方法是自己成为别人的朋友。
一个人不可能有许多朋友,所谓的“朋友遍天下”不过是一种诗意的夸张,或者是一种虚荣心作祟。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可是他们心里清楚,真正的社交场上没有友谊,只有利益。真正的友谊,都是安静的。
加了好友以后,一切都不会变,所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所谓的社交上,倒不如与身边的三五好友一起踏踏青,泛泛舟,品一杯不冷不热的茶,说一席不温不火的话,然后青梅煮酒东篱下,举杯对饮话桑麻。
当然,微信好友中也不乏能交到真正的好友,这需要你自己去努力发现和培养。朋友恰似独行旅人在风雨交加的夜里遇到的幽幽灯火,也是需要运气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