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小的时候非常讨厌母亲,讨厌她絮叨,讨厌她从头到脚的土味,讨厌她与父亲有吵不完的架。。。
因为母亲没怎么读过书,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总是操着一口当地的家乡话,以致她从小到大从不开口说半句家乡话。
直到她结婚、生子,自己也不知不觉进入母亲的角色,而她那令人讨厌的母亲终于去世了,她以为自己与母亲的联系也随着她的去世而抹掉,她以为她与母亲的所有已经清零。
然而突然有天她嘴里突然蹦出了二十几未曾开口说过的家乡话,她以为早已忘记的,那个烙在母亲身上的令人讨厌的家乡话,她竟然能说得这么顺溜。儿子也开始指责她的絮叨,丈夫开始跟她分居。。。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熟悉,熟悉到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终于,她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有可能正是自己真实的样子。你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有的东西。
纪伯伦说:当他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你讨厌阿姨奉承的人,不知不觉中你也变成了那个浮夸至极的人;你厌恶处心积虑,最后你也变得不那么光明磊落;你讨厌小时候父母无休止的争吵,长大后发现你跟妻子也在重蹈覆辙。。。
精神分析师荣格曾提出“人格面具”学说,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一个人格面具,即是我们人格的一个侧面,我们要学会将这个面具与自己真正的人格区分开来,不能让这个面具驾驭于我们真实人格之上。
欧派在5.15国际家庭日有支很走心的广告词:
照照镜子,发现不会笑了
整个人的脸是冷漠的
没有一点情绪,没有一丝笑容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我戴了一张面具
。。。
也许,太多的悲剧就是因为我们混淆了面具与真实的自己。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慨,长大后再也回不去儿时的纯粹。人性使然,利益使然,你在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和恶龙盘斗的少年,终将成为恶龙。
生不易,活不易,生活更是难上加难,希望我们都能学会跟生活和解。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