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人物想法
《觉醒年代》观后感:父子同袍弘远志,赴汤蹈火救国难。

《觉醒年代》观后感:父子同袍弘远志,赴汤蹈火救国难。

作者: 绿色风 | 来源:发表于2021-11-21 09:44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看了《觉醒年代》特别是在第39集时,有了很多感悟。特写下此文作为观后感。

    1.陈独秀卸下北大教授职务,准备南下寻求新的方向。

    在北大期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成为那个时期推崇“科学““民主”思想启蒙的主战场,在他的影响下,更多奋发有为的青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大潮,他们成为了各地反帝、反封建、反帝国的主力军,这些主力军中,有湖南《湘江评论》主编毛泽东,南开大学觉悟社周恩来,还有邓中夏、赵世炎等,这些青年人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要组织者,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人物。


    陈独秀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当时的北洋政府把他抓劳入狱,也不敢把他怎么样,只是努力劝说劝降。

    以他的影响力、号召力也许在北大不愁生计,可是他心怀国家,欲救穷苦百姓,改造这个处于水深火热的旧世界,开始向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的道路。

    他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早期先进思想的缔造者,是大无畏的英雄。

    2.陈独秀与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离别

    其实陈独秀有一个幸福而温暖的家庭,只是为了“革命”,而走上了一条艰辛的道路,这条道路注定聚少离多,注定要过着更多“刀尖舔血”的日子。

    我们今天看这些历史事件是站在胜利者的角度看的,所以我们觉得他们的选择是值得的、是对的。可是,立足于当时那个时期,看他们在那个年代所做的事情、所做的决定都是无法判断对错的,是无法判断值得或不值得的。

    陈独秀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随时为革命牺牲自己。身处乱世中,他知道,送两个儿子去法国这种离别意味着什么,也许意味着这是最后一次见面,父子三人最终“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那个时候,纵然有再多千言万语,到了离别的时候,可能只有一句话——“保重”!

    3.陈延年、陈乔年慷慨赴死、壮烈牺牲

    延年、乔年离开的画面,采用了现在和未来交叉放映的方式:

    一面是离开父亲走向未来,另一面是兄弟两人被敌人抓捕,戴着手铐脚链走向死亡的画面。

    两个画面有一些相似处,一是从容:即奔赴自己理想的坚定从容,和面对敌人拘禁和压迫慷慨赴死的从容;二是步伐坚定。

    兄弟两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早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所以,两兄弟奔向远方,已能够接受即将面对的困难,他们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他们的步伐果断而勇敢,他们淌过血泊走向死亡,他们知道,革命,必定要付出鲜血。

    随着镜头的切换,年轻、英俊、帅气的两兄弟画面出现了他们的结局:1927年,已加入共产党的陈延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

    1928年,身为共产党中央委员的陈乔年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时年26岁。

    他们终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为了救国救民的愿景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正是由于陈独秀一生对革命事业执着追求,直接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父亲心系国家、胸怀天下,儿子也为父亲的榜样坚定自己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中国的强大与发展,正是靠着无数个这样充满家国情怀的小家庭汇聚而成的!

    鄙人不才,把他们的故事写成小诗:

    众山压迫苟残喘,民不聊生社会乱。

    敢为人先新青年,科学民主谋发展。

    父子同袍弘远志,赴汤蹈火救国难。

    家国情怀铭心间,肝脑涂地为民安。

    欢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V讨论:jiangge8911。公众号《倚江听语》不定期推送自写文章。欢迎拍砖!

    作者介绍:绿色风,重庆某地区公务员。不想在体制内过得平淡无奇,特意给自己生活不断加料。爱好跑步、球类等各项运动,偶尔翻阅背诵诗词歌赋,填些不成格律的小诗,也有参加公益类演讲的小活动,用微薄力量为社会发光发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醒年代》观后感:父子同袍弘远志,赴汤蹈火救国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pp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