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海贤,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曾是浙江大学颇受学生欢迎的“温柔且用心”的老师,现为 “得到”讲师,“得到”《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主理人,其本人致力于用知识建立联系,助人助己,他的知乎ID“动机在杭州”,拥有数十万粉丝,被称为“知乎”新知青年,。
开篇推荐
在朋友圈偶然见到别人手里的《了不起的我》,明黄色的封面与如此励志的课题,也没有引起我过多的关注,毕竟知识与信息海海的时代,自我成长、心灵救赎类的致用书籍放之四海皆可得,成色也是参差不起,曾经因为一本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陪伴我走过了很长时间的自我发现之路,在此之后,就是在《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里学习看清人际成长的困惑、爱与自立的思考。自此,几乎没有在手边预备过其他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更由于对作者本人的寡闻,也就差一点错过了。
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说起职场焦虑的话题,令我幡然想起,在当前生活状态下的自己,对焦虑已经不那么敏感,进而都放松了对自己的情绪、思想的关注,是我不焦虑了吗?好像也不是,我改变了自己的一段人生,即说不上成功,也没有什么失败,不咸不淡的改变,是当下的状态,而这些改变成就了我什么?它令我更懒散还是更淡泊?它改善了我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吗?它令我看穿了曾经的危机或阻力,并愿意与过去种种和解吗?如果让我再往前迈上一步,做个更大的转身,我是否有这个勇气?我惧怕什么、得意什么、想要什么、我的情绪为什么还是会在突然间爆发?我的理性又是否来得及时且得当?于是在网络上几度搜寻,试读内容,最终很有缘的选择了这本《了不起的我》。
人生时段不同、走向各异,而几乎所有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描绘了一个了不起的自己,我们对于了不起的定义往往是:事事有着落、件件都成功,名誉地位被人称羡,人际炼达交友广泛,自由独立成熟稳健,…….,这些哪怕符合上一样,都觉得已经不得了,而真实的“了不起”,更多是旨在自我人生障碍的观察和领悟,是在自我成长之路上对每一个阻力带来的焦灼压力的应对变通,在追求“了不起”的路上,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转角,为一个又一个里程转身、突破、选择,而走着走着,结果却发现这一程并不值得我们感到更期待和振奋,因为每一步踏出去,就是这一步新的选择与改变,谁也不知道前面会遇见火焰山还是大明湖,单这份未知,都会令多少人挫败不已,每当遇上一个沟坎,怀疑与自暴自弃接踵而来,有胆量的再试试走上几步探一探,精疲力尽的干脆席地不前,不甘心的暴怒不已,犹豫的惆怅两难,也有一类,走走停停,心累到无感,退回原地,自以为淡泊隐遁,实则是遁入了更深的迷茫。
书中序言里说,“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在自我发展之路上,想要成为了不起的自己,我们都需要一些新的思考、新的经验、透彻的认知,我们需要这样的信息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困惑与思考。
带着这样的迷思,加之希望能够为朋友的焦虑和困扰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我翻开了这本书,书中通过五个章节,可以理解为一个很清晰的逻辑递进,分别是:行动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中的自我发展—>梳理人生瓶颈—>规划人生地图。
每个章节,都以简洁明确的语言,形象的故事牵引,分析心智的运行模式,诠释关于自我发展、自我突破中的新概念和有效方法,我认为,它也许能够很好的引导我们解决现实中的若干成长问题,例如:
¬ 解决自我改变与突破的障碍
¬ 解决对人际关系的迷茫焦灼
¬ 解决因职场、家庭或年龄危机带来的压力
¬ 帮助更全面客观的看清和解决自卑、自责与消极情绪
如果我的身边有这样的朋友,我想,我也会推荐给他们品读:
¬ 想突破现在,变得更好
¬ 想换种活法,重新来过
¬ 想摆脱焦虑,接纳自我
¬ 想独立自主、自律积极
如果以上还不能令我们很明确自己是否适合阅读,那么,对于我们所处的不同身份角色的人,我想它也许能够提供有针对的参考:
¬ 身为职人:帮助思考如何解决职场关系的矛盾,不做夹心人
¬ 身为老板:帮助理解和洞悉团队与客户的深度心理诉求
¬ 身为父母:帮助更理性的关注和辅导孩子的人生成长
¬ 身为子女:帮助理解与原生家庭的爱与痛,体谅与和解
¬ 身为爱人:帮助认识到,好的爱,是在亲密关系里先自我成熟、再相互成就
我本人,也希望通过书中系统的信息来充实、深化自己对自我成长、心理发展的认识,先好好的通过这本书理解自己、再去理解他人,进而令他人因我的帮助而受益,这也是作者“帮助他人,也帮助自己”的理念。打破认知边界,也是在为成为了不起的自己积蓄能量,我走出了新的一步。
之后,我也会在详细读完每一个章节后,来结合自己的思考,完成对这一章节的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