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GC4WP-番外和合心得及工具
S06E05 协作笔记:好中文是改出来的

S06E05 协作笔记:好中文是改出来的

作者: 玛雅蓝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13:59 被阅读65次

    本文为「好中文的样子」小组学习协作笔记之二。

    好文章哪有什么一挥而就,都是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这次作业用了三天定下故事结构,接下来三天都在逐字逐句修改,最终才交出一篇五百多字的文章。

    我自己写作或翻译的时候,修改起来全靠语感。完成初稿后先把文章忘掉,过一天再看,发现了问题或想到了更好的表达就改。但是,语感是一个比较主观的东西,协作修改的时候需要列出一些具体的修订标准,细节修改还要提出充分的理由说服他人。试着把以前「凭感觉」完成的工作详细解释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删除冗余表达

    这次作业一开始绕了些弯路,光是定下初稿就用了三天。第四天讨论,重点删除冗余表达。也就是「的」、「地」等,语义上可有可无的成分。

    【示例】这塔,立在大地的中央。
    【修改】这塔,立在大地中央。

    这个方法很多时候都适用,但不一定要用。汉语有双音节词的习惯,有些助词起到了填充音节、调节节奏的作用,不能因为没意义就去掉。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英语、法语作者喜欢变着法子用各种指示代词和比喻,以尽量避免重复,相比之下汉语对重复要宽容得多。不过,如果重复不是为了加强语气、营造气势,或者让句子便于理解,那么也可以尽量删去。

    重复最常见的就是主语重复,这可能是写作时下意识的反应,但是如果写完后回头读一遍,会发现很多主语是不必要的。

    【示例】他大声呼救,水声浩荡,无人听见;
    水卷走他,就像卷走落在河里的一片树叶。
    黑暗中,一股湍流将他托上岩石,
    他大口呼吸着,便昏了过去。

    上面四句话里出现了四个「他」。这几句话放在一般的文章里其实还行,但是本次作业要求语言「千锤百炼,听觉悦耳」且不超过 1000 字,那么这个表达就有些累赘了。

    【修改】他大声呼救,但水声浩荡,无人应答;
    水卷走他,如同河中一片落叶。
    原以为即将死去,
    却有一股水流,将他托上岩石,
    亚伯拉罕喘息着昏了过去。

    当然,哪些表达是有必要的重复,哪些表达是累赘,这些又得自己判断了。除了能否避免重复而不改变句意,还要考虑文章整体风格和情感。

    被动语句的修改

    一般来说,中文倾向于避免使用被动句。被动形式和主动形式的语义也会有微妙的不同。

    【示例 1】他被水流卷起
    【示例 2】水流将他卷起
    【修改】水卷走他

    如上,示例 1 更能体现主角的身不由己,而示例 2 更体现水的力量。最终我们采用了最后一种形式,最为简洁。

    接下来是一些更细节的修改。我选了我印象比较深的几处,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情况,但思考过程也许能作为参考。

    叙述视角的转换

    在《巴比伦塔》的最后,主角从昏迷中苏醒,以为已经身处天堂,爬出洞口却发现自己回到了塔底。这个过程有着视角的转换,读者的视角应该随着主角的视角逐渐移动,不能太跳跃。

    【示例】
    不知多久,他渐渐苏醒;寻着光,蹒跚前行。
    走出洞口,满眼岩石与黄沙;
    极目望去,远方是塔。

    上面这个在最初的版本里就基本定型了,反复讨论之后决定保留下来。想象一下,如果人走出一个洞口,四处张望,看到的应该是「塔在远方」。但在这个故事里,「塔在远方」给人的感觉是主角在找塔,然后找到了;而「远方是塔」的潜台词是「他四处张望,发现远处竟然是那座塔」,体现了主角的惊奇和故事的宿命感。

    讨论过程中也有人提到,为什么他爬出来的洞口位置这么巧,一出来就看到了塔?这个问题很好,但这是一个有宗教寓意的故事,原作中提到「上帝以巧妙的方式,将世界卷成了一个圆筒」。究竟上帝是否真实存在,原作里没有说,我们的改编里也没有挑明。在这个模糊的背景下,

    让主角一出来就看见远处是塔,这样的巧合更加耐人寻味。如果写他爬出洞口,四处张望,然后看见了塔,未免太写实了些。

    近义词的微妙差异

    【示例 1】矿工们烤热岩石,再泼冷水,如此反复,直至石块开裂。
    【示例 2】那天,突然岩石迸裂,大水倾泻而出。

    这里前一句说的是矿工采石,后一句句说的是水窖崩裂,大水涌出。「开裂」的语气比「迸裂」要弱,但

    初稿的时候这两个词的位置是反的,修改时还考虑过「碎裂」等。

    其实「突然迸裂」也有语义重复的问题,但是如果只说「岩石迸裂」语气弱了些,所以保留「突然」。

    其他表达

    这其实是很大的一个话题,但是本次作业篇幅有限,能总结出的经验不多。以下两句出自大家提交的初稿。

    【示例】压力强大的水流,吸附、推动着他。呼吸了最后一口空气,四周的黑暗浸入他的肺里。

    「压力强大的水流」出现在科普文章里还行,但如果放在文学性较强的或者比较抒情的描写里,容易让人出戏。成稿删去了这句,使全文语言风格更加统一。

    【示例】我看见时间流逝的痕迹。

    前文没有具体的场景描写,这句话
    单独出现的话实在是太虚了,也要删掉。

    相关文章

    [ 本次小组作业链接 ] (http://www.jianshu.com/p/22b9fe8ec4b6/ )
    [ 大妈的小组协作记录 ] (http://www.jianshu.com/p/61709860ae61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3908d6bf439d:是也乎 ╮(╯▽╰)╭

        还是专业翻译细心…
        每次和合都有一堆堆的案例…
        但和合成功后就不觉重要了…因为大家会心一笑共同 got it…
        可是…更多的人并未体验过这种怼的过程…乍能也 git 到?
        就行…回到初心…复现难题和和合过程了…
        并且…最好能抽象出1/2/3的处方来…

        共同嗯哼…

      本文标题:S06E05 协作笔记:好中文是改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qy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