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书,更爱读书。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虽然买书,但读的很少,如果时间长了不买书,就受不了,也许是一种特殊的强迫症吧,即便在书店逛了很长时间没有买一本书,但看着一架架的书,我也是开心的,觉得幸福满满。
不晓得从哪年开始,我特别喜欢读书,有商业的、技术的、读书技巧的、历史的、记忆的、心灵的、教育的和投资等不同方面的。
我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读书的速度太慢,平均读一本书需要7到10个小时,而且是仅仅读了一遍,真的慢如蜗牛,而且吸收率也不高。问自己,这本书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恐怕仅仅能说出一点点。
书虽然读了很多,但是能记下来很少,能用出来的就更少了。我就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那么我后来发现读书是分都是分阶段的,是有层次的。
李小墨编写的《海绵阅读法》将读书分成六大阶段:
散漫读书阶段;
大量乱读阶段;
强制输出阶段;
建立知识体系阶段;
公众号写作和变现阶段;
形成系统方法论阶段。
我现在的读书阶段基本是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这个时期。虽然有输出,但输出的质量不高,数量也不是很多。
究其原因,应从三个方面来考量:输入、整合和输出。
输入,就是带着目的读书,究竟读哪些书,一定要给自己设定好,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像马斯克一样,他要造火箭,首先与相关专家交流,找到与造火箭相关的所有书籍,快速阅读、消化、吸收并使用。只有这样的读书才能学有所用,才能形成良性输入,事半功倍,否则就是在荒废时间,是在假读书。
整合,就是思考,对所读的书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知识不是呈点、线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而是呈面和体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不仅如此,还让知识呈框架和体系,让知识更系统,让知识活起来,把知识变成自己固有的东西,成为智慧。
输出,就是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知识和智慧是自己的,只有与人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受益才有意义。
读书,应按照六大阶段,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行,让读书更有意义,同时让自己越来越好,成为很厉害的人,有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