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印象
一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九日,鄂豫皖苏区将帅馆。
步入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我的大脑瞬间被屏蔽了,因为我的心灵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震撼,宏伟壮观的大型铜像浮雕墙迎面展开,曾经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浮雕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每一位都英姿勃发,气势恢弘,每一位都如同星星之火,散发出燎原之势。
片刻之后,我的思绪回归正常,开始深思,在敌人野蛮的践踏和摧残下,中国革命最终取得了胜利,除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外,众位将帅们可谓功不可没啊,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对他们的英雄事迹早年在学习时期有所了解,不过在他们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还是期待听取更多的精彩内容,我调整了一下佩戴的“小蜜蜂”扩音器,紧跟讲解员的步伐,准备聆听他们的故事。
讲解员从元帅厅一路讲到少将厅,那一张张真实的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尊尊逼真的蜡像,一段段感人的幻影故事,一位位耳熟能详的革命先辈,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陈赓、徐海东、许世友、郑维山等等,他们的生平往事,生动朴实,他们在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的情景,历历在现,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熠熠生辉。
参观完毕所有的将帅厅,我坐在休息椅上,回想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在革命战争时期,每一位将帅都具备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四大精神,这正是刘向阳教授讲述的大别山精神内涵,同时想起在井冈山学习时,聆听到的每一位革命英雄的事迹亦是如此,感人肺腑,让人深思,突然觉得我们的生活真的太美好了,太幸福了,我们不应该苟且而过,要学会珍惜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至此,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大别山精神内涵和它的伟大,它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沂蒙山精神一样,是理想和奋斗的统一,胸怀和行动的一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二
二〇一五年八月三十日,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馆。
车辆行驶到“八一”型现代建筑风格大门的脚下,抬头仰望这庄严、轩昂的建筑,金色耀眼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大字映入眼帘,经讲解员介绍得知,这十一个大字是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
我们整理一下衣装,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无比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拾级而上,最先跃入眼前的是“红色大别山”的浮雕墙,浮雕以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光辉论断为内涵,用立体的艺术语言展示了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斗争的实景,聆听讲解员的描述,我们肃然起敬,顷刻被这浮雕蕴含的内容所感动,这一刀一刻,都表现出苏区革命先辈们功勋不朽,革命精神浩气长存。
烈士纪念碑,塔身高13.1米,象征和纪念着13万多为革命献身的中华儿女,面对永垂不朽的英烈们,我们虔诚地献上花圈,以默哀的形式缅怀先烈,我们心怀感恩,向他们深鞠三躬,因为我们今天所拥有的,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踏入烈士纪念堂,各个时期的烈士英名录,让我们为之惊叹,不足10万人口的苏区首府新县,就有5.5万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其中,有无数的革命者,亦有大量的人民群众,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用共同的信仰,支撑着大别山的红旗没有倒下。
我跟随讲解员的述说又走神了,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到乡亲们为了藏匿红军伤员,大义灭亲的情景,看到乡亲们为了保护革命者集体遇害的情景,看到战场上战士们英勇杀敌,后方群众缝衣编草鞋的情景,所有的画面都是军民团结共同抵抗敌人的场面。
试想,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革命能取得胜利吗?
在讲解员铿锵有力的说着“不知道”三个字时,我立马回过神来,原来此刻正在讲肖国清的革命事迹。
肖国清,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在敌人的各种酷刑折磨下,永远只用三个字回答敌人,那就是“不知道”,最后被敌人残忍地活埋。
讲解员用她的职业素养,理性地叙述着,我的眼泪却不理性地往外奔流,敌人使用的每一种酷刑,都是撕心裂肺的疼痛,让聆听者都在心里隐隐作痛,何况受刑者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
陆续又聆听了晏春山、程儒香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共同点是,他们的革命故事催人泪下,他们的革命意志振奋人心,他们的革命精神浩气长存。
曾经在井冈山学习时,所见所闻,无不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今日来到大别山,此情此景,依然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革命的胜利是那样的来之不易,再一次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
三
二〇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志仁小道”。
鄂豫苏区最早的革命领导者王志仁,是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长期在鄂豫边界从事地下活动开辟了一条秘密山间小路,被称为“志仁小道”。小道全程约3.5公里,沿途溪涧众多、山道蜿蜒,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办公室的同志们来说也算是一项挑战吧。
大家身穿红军服,浩浩荡荡从山脚下出发,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重走红军路,开始体验式教育,除了旗手高举“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三师”大旗外,其他人都是徒手行走,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以饱满的热情,紧跟在老师和旗手的身后,一路行走,一路思考。
今天,我们是徒手行走,而且,山道已被人工打造成了台阶,当年的红军可不是这么轻松的,他们为了隐密行动,都是在崎岖山路和荆棘丛林中艰难穿行,身上要么扛枪,要么携带战备物资,那种艰辛可想而知。但是,他们为了中国的劳苦大众能够脱离苦海,不畏艰难险阻,用钢铁般的意志渡过一道道艰难曲折的山路,为解放人民,解放全中国,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如今,我们出门有车,进屋有空调,为什么很多人还是觉得工作辛苦呢?
归根结底,是我们遗失了历史的宝典,我们已被安逸的生活所迷惑了,选择性的遗忘那些苦难历史,忘记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快到山顶时,老师安排了第二驿站的学习活动,书写一封家书,跟亲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或者就是单纯的给亲朋好友写一封信,内容不限,学院会负责邮寄每位学员的书信,这个环节安排的挺好,及时抒怀,不用被惰性洗刷掉你的真情实感。
我把想带回家讲的故事,在信中一一讲给孩子听,“永不凋谢的红杜鹃肖国清”、“跳崖烈士晏春山”、“许世友三跪母亲”等等,把我的感动带给他,让他一起感动,一起铭记历史,珍爱生命,珍惜生活。
四
回顾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