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读《最乱的乱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读《最乱的乱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作者: 笔尖下的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18-01-29 08:40 被阅读433次

文丨星辰

图片来自网络

要问中华文化是靠着什么才延续至今的,我想,至少有一半应该归功于我们的祖先对于历史的重视程度,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史官的设立。大抵中国人所谓的念旧的习惯,跟这也很有关系吧,毕竟,从时间的概念上来说,已经过去的,无论人,事,物,都可以被称为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几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但这句话究竟对不对呢?我是赞同吕思勉先生的说法的

执古方而药今病,安往而不贻误?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所谓以史为鉴,不过是用古老的药方来治疗现在的病,怎么能不贻误病情呢?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世界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往事其实是不足以借鉴的。

那么历史究竟有没有用呢?有用。有什么用呢?后人研究历史,便可知晓前人所处社会的变化,而研究历史绝不是将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弄清楚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将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发生了之后对后面发生的事情有什么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前人的社会为什么会成为那样的社会,又如何发展至现在的社会,历史学主要研究的便是成因。那研究上述这些是为了什么呢?为了预测将来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在将来的社会生活的更好。这便是历史研究人员的终极任务了。

说起中国历史,似乎就像大家说的那样,大乱而后大治,大治而后大乱。虽然历史循环论稍显幼稚,但这种乱——治——乱的大致节奏却从未变过。所谓治世,大概应该属于西汉,唐宋元明清这种,而乱世,则指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民国时期这几种。而《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之进击的黄巢》这本书则讲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中的一段。

一般而言,朝代的更替才是区分中国历史的分界线,而五代十国并非一个朝代。五代是由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组成,而十国则是在这几个朝代相继更替的时间段内中国中原地区以外的诸多割据政权。所谓十国则是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对这些割据政权的统称,并非实数,这一点我们要注意。

提及这段历史,我本身是不太陌生的,前些年心血来潮的时候我曾有幸拜读过杜文玉所撰《五代十国制度研究》其书对五代十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度等等做了非常详尽的考证,引用了大量史料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考证。

闲言少叙,我们来说这本《五代十国:最乱的乱世之进击的黄巢》。严格来讲,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公认的时间意义上的起点,是从朱温建立后梁即公元907年开始,而从黄巢起义到朱温开国这段时间,则应属于唐至五代之间的过渡时期。把它分到哪一类,严格来说都是不正确的,反过来说,如果把界限划的模糊一些的话,把它分到哪一边,也都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哪里呢?问题在于,所谓最乱的乱世,真的是最乱的嘛?我认为是的。按照907到960年这个公认的时间分界来看,这53年,更换了五个政权,也就是换了五个中央政府,但这个数量并不等同于所换皇帝的数量,这一点恐怕也是需要分清的。而这几个政权的更迭,无一不是经过军事手段才达成目的的。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又怎么讲呢?这就涉及到一个人口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口与五代十国时期的人口比较起来那就少的太多了,每一次战争的参与人数也就不会多到哪里去,而五代十国时期则与之相反。所以,从政权更迭的频率,战争的参与人数,每次战争对生产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来看,这最乱的乱世的称号恐怕非五代十国时期莫属。

这本书中的文字呢,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历史的枯燥和乏味的感觉,在作者的加工之下,添加了更容易让现代人接受的网络语言,也化用了不少名人名言,广告语这一类文字。而这种重新讲述历史的书,《明朝那些事儿》虽然不是其中的先驱,但它应该算得上同类书中的翘楚。

然而《最乱的乱世》弄得似乎有点过火了,除了将那段历史使用白话讲述出来,还引用了太多的名人名言,各个国家,各个时期的可谓无所不包,好像赵丽蓉老师小品种的萝卜开会一样热闹非凡。倘若把这些人纠集在一起,就好像上帝变乱了语言以后的巴别塔的建筑工人一样,略显滑稽了。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面对历史呢?我认为不是不能诙谐一点,但也不能因为诙谐得过头而将诙谐变成调侃,《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能为大众所接受,除了因为当年明月将那段时间的历史用小说的笔法写出来并添加了少量的幽默元素,还因为他在不该幽默的时候,绝不嬉皮笑脸。面对那些股肱之臣,当年明月的笔调是平实且严肃的。而《最乱的乱世》则显得有些极尽幽默能事,须知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烽烟四起,民不聊生。面对这样残酷的社会,我们又如何忍心进行调侃呢?

再者,翻看本书的注释,固然有不少相关史料的引用,但注释中更多的是对于作者自己引用和化用的名人名言的注释。本来这种引用或者化用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如果摆出各种生僻的引用、化用以至于不得不依靠注释另行说明,那我认为这种看似幽默的引用还真的不如不用。

然而这本书仍然是可以一读的,因为一旦你开始接触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并且深入探究下去的话你会发现实在是太乱了,杜文玉的《五代十国制度研究》虽然竭尽全力从制度史的角度去梳理,但仍然没有逃过一团乱麻的结局。本书以人为中心进行对历史的探究的角度很是新颖,相比于各种官名,制度名称,我们对人名的印象自然是更加深刻。同时,也期待本书的作者在后续的作品中为我们呈现更加精彩的内容。

我认为,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对于历史固然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评说,对其中的人或褒或贬,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历史的厚重感。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的历史是辉煌的,但其中的血腥气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面对历史,我们不是不可以幽默,但这个幽默要适度。否则,一旦由幽默变成调侃,我们就从心态上失去了对历史的尊重。

相关文章

  • 读《最乱的乱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文丨星辰 要问中华文化是靠着什么才延续至今的,我想,至少有一半应该归功于我们的祖先对于历史的重视程度,早在西周时期...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历史就是被普遍认同的谎言。 ——伏尔泰 拿一个伟大的创新来说:出版印刷术。古腾堡死后...

  • 读《最乱的乱世》有感

    感慨中学时代学的历史,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总感觉历史是没有温度的!五代十国,在历史书里仅仅数语带过,其中的...

  • Photoshop改变摄影历史的10种方式

    PS改变摄影历史的10种方式: 一、我们如何看待世界 Photoshop对我们的最大影响是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世界。...

  • 我们到底如何看待历史?

    今天要阅读的一本书叫做历史的运用与滥用。作者对事物的发展保持一种乐观。这本书作者特意强调了历史的任务,是某些人为达...

  • 《善的脆弱性》初读与笔记

    初读所感 我们如何面对易受运气影响的人类的脆弱性?我们如何看待好品格和好生活之间的张力?我们应该选择孤独的好生活,...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加班?

    文 | 雨霏 加班,基本上是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都会有的经历,但是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时间

    我并非时间控,我只是把时间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注意是我的时间,不是他人的时间。我曾经果断地跟一个相识多年的好友...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金钱

    最近参加子鱼小叔的副业读书营,其中要读的一本书是《小狗钱钱》,这本书其实去年我已经读过一次,当时被深深的吸引。故事...

  •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科学?

    007战友,你好! 这段时间一直在得到学习, 本周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吴军老师硅谷来信中第36期到第42期关于科学的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最乱的乱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vrt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