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惩罚

作者: 信孑 | 来源:发表于2020-01-29 16:49 被阅读0次

前言:伏案提笔,作此短篇,属为构思已久。大多是些陈词滥调和不成熟的论点,有时匿伏于内心深层的东西却很难以文字的形式准确地表述出来,往往是随着自己的思绪,想到哪里笔尖便停留在哪里,也很少过多的去在乎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因此在写作本身与逻辑方面难免有所欠缺。曾有粉丝私下给予我很多赞许与鼓励,我颇为感动。如果你读过或者正在读我的作品,我想说的是,我无法教会你什么,唯一能帮助你的是希望你能如我一样去探求你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当摒弃了尘世的喧嚣与浑浊,作为一个如此渺小的个体,如果不去妥协和谄媚这个时代,该如何去承受这个纷繁复杂甚至带有荒谬的世界,又该如何去面对真实的自我呢?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物。

我们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将自己桎梏于着相幻化的世界里,不允许自己尽情地想象,深层地探索。沉沦于尘世的浮躁与浑浊间,享受着财富、权利和名誉等欲望带给人们引以为傲的自豪感,从而掩盖了我们生命内在的真正需求,更是无法窥视自己的内心以及对于自我的把控。

从根本上来说,人们还是缺乏独立性思索和判断事物根本的能力。我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视野范围看作是世界范围,并试图用自己那蹩脚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去衡量他人,从中获得某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这是一个理智性的错误。这种错误就像《列子·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以为太阳在地平线上时会距离我们最近。这种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同样的,我们也会深受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杯冷炙,并无美味可言。

一个缺乏精神独立的人,人生必然是混沌和痛苦的。因为当他原有的心智模式与我们所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那么就会产生混乱和怀疑。这种景象会将我们带入无尽地虚无和黑暗之中。

我们此刻的存在是由昔日存在的思想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而此刻的思想也将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去向以及人生所能抵达的高度。这一切都是由我们的意识所支配。意,即是自我的意思;识,是认识、认知和了解。意识所代表的是我们作为个体的独立性,以及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了解。《简易经》里所述:“德化情,情生意,意恒动”,“意恒动,识中择念,动机出矣”。意识的本能冲动是人类所有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最为基本的核心欲望。

叔本华曾在《悲观论集卷》中说过―人生即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如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

一切生命最基本的欲望,是生存与存在。它体现于人类无止希冀和聚敛无厌的欲念之中,简单来说就是爱与不满足。它以永恒运动的形式,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本质之中,也是作为生存意志的存在与体现。它将人们带入了无限循环之中,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每当你得到一样东西时就会出现另一种需求使你陷入又一轮的欲望的窠臼里,周而复始。可见,人是何等的永不知足。它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构成了人类行为最内在与最基本的要素。我把这种源于生命最原始、最基本的本能冲动机制称作为:意识的惩罚。

我们作为一个强大的个体,但是人生中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源于灵魂本身,它生于被束缚和被监视,准确来说是作为意识的惩罚的体现,似乎人们生下来就要与其进行抗衡。存在于低维世界的动物们是无法体会这种感受的。因为它们是没有意识的,无法像我们人类一样感知自己的存在。它们只是机械式的遵循其生命本能运作的生存模式。

意识的惩罚和意识本能冲动,是必然发生且相互依存的关系,它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演化至今的实践性结果。二者皆是非理性的存在,相得益彰,即如同自然的强力一样支配着人,却不为人的理性所支配,并植根于人的至深本能之中。

人生总是在爱与不满足之间徘徊。这里的“爱”的本质并非是博爱、奉献、无私的象征,这些优雅的词汇不过是人类站在道德、法律与社会性需求等层面上所给予的一种赞颂。譬如,我爱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爱,而是我需要通过“我爱”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自我精神上的某种需要或满足。你爱我亦是如此。其本质是我执,是私欲,是索取,是本能的意识冲动。爱情是,友情是,亲情也是如此。当在这三种情感中得不到足够满足时,转而又将自己投身于社会性公益的现实活动中尽情地释放自己欲望。“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最终追求的只是那一缕余香。因为它相对于物欲而言更容易使人满足。

而不满足,则是爱的缺乏的表现。同样的,爱的极致也为不满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我曾经一直以为读书会是一件使人快乐的事情,最初选择阅读是为了弥补知识恐慌以及自己精神层面上的贫瘠,还有自己的虚荣心。但最终发现,读书并没有使我变得快乐或者更优雅,在经历一切价值重估又归于平静之后,我还是原来的那个自己。只是学会了不再去伪装和逃避,转而去聆听这个世界真实而微弱的声音。

阅读和写作,是一件快乐与痛苦相互交织的事情,但往往大多数时候痛苦会超过快乐。因为文学阅读不同于别的娱乐性活动,真正的阅读是从认识自己的卑微和无知开始的。它是完全面向自我与内心深处的,你无从逃避,必须全然敞开地去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可理喻以及对此相应的你自身的那种无力。而我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在这种承受着身体与精神双层熬煎的痛苦中完成的,有时甚至刻意将自己置身于足够的悲观与痛苦中,只有身处这样的状态之下,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才会变得更加敏感,也会更具有创造力。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它并没有那么仁慈,人生中的不如意十有八九,痛苦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生命体验。它让我明白了,世间的恶在形而上学上只是善的一种缺乏,痛苦的本质也同样是快乐的缺乏。或许只有在这样足够悲观的状态下才会使人变得通透。因此,我常常对正能量这类的词汇始终保持着绝对的警惕,我认为真正的正能量应该是在充分了解世界与自我之后随着内心的力量去生活,而不是一味地去追寻那些未经验证的看似美好却轻盈的东西。

美好的外观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本身,只是我们内在的幻化而成的虚构世界,它往往隐藏着人们无法想象的陷阱,这也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以及来自意识的惩罚。

意识的惩罚,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存在的动力,存在于人的本能之中,鞭策着生命机制的永恒运作。世界的本质是一场痛苦与快乐、邪恶与善良、虚假与真实、黑暗与光明的残酷斗争。无论你是否喜欢,事实就是如此。而意识的惩罚,即是给予我们追求真理、光明与快乐的能量源泉。但凡不是痛苦或悲观到极致到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它便会激发我们内在的求生本能并自会找出种种理由来与之抗衡。

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犹如一部生命神话,指引着生命与宇宙的完美契合。正如坎贝尔在《指引生命的神话》中说道:“生命的目标在于使身体脉动契合宇宙的脉动,使自己的本性契合大自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

相关文章

  • 意识的惩罚

    一切生命最基本的欲望,就是生存与存在。它体现于人类无止希冀和聚敛无厌的欲念之中,简单来说就是爱与不满足。它以永恒运...

  • 意识的惩罚

    前言:伏案提笔,作此短篇,属为构思已久。大多是些陈词滥调和不成熟的论点,有时匿伏于内心深层的东西却很难以文字的形式...

  • 自然惩罚法

    面对“屡教不改”的男孩,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比严厉的惩罚更重要。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的: 孩子所受的惩罚,应当...

  • 《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现在...

  • 家庭教育心理胶囊第18颗

    自然后果惩罚 孩子打翻水后,孩子收拾现场,更有助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知识点详解 自然后果惩罚是指...

  • 2019-12-19

    想要员工对制度有执行力,就要设置惩罚规则。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让员工时刻意识到规则不能被打破。

  • 耀妈丨每晚十点读书分享Day31

    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现在的孩子宁可受到惩罚,也要...

  • 毫无用处

    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那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 现在的孩子宁可受到惩罚,也...

  • 你可以管教孩子,但不能滥用权利

    孩子犯了错,适当的惩罚很有必要,可以让他意识到规矩的不可逾越。但是在惩罚这个问题上,我们很多父母最纠结的,恐怕就是...

  • 和善而坚定+79 刘纾鹇+W11

    在带孩子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惩罚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意识的惩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tb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