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默片时代,好莱坞的寡头垄断局面即已形成,随后二三十年里几乎不曾改变,八家大型公司主导了整个电影业。首先是“五大”,即派拉蒙、洛氏(米高梅)、福克斯、华纳兄弟、雷电华;只有少量或没有影院的公司组成“三小”,即环球、哥伦比亚、联艺。
为了避免可能更为极端的国家审查,电影公司联合组成的社团——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MPPDA)在1930年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颁布“海斯法典”,使其作为行业政策;实行印章签批制度,使大多数制片人遵从法典。
1930年代,美国经历了大萧条,为了增加收入,影院门厅开始出售糖果、爆米花、饮料,这一放映策略一直延续到今天。
好莱坞古典风格进一步强化。声音录制技术的发展,使好莱坞电影对声音的运用更加灵活,以更好地为叙事服务;摇臂、升降机等的发明和推广,摄影机运动更加灵活;特艺彩色发明,彩色片越来越多的出来,不过此时的彩色电影,更多的与幻想和奇观联系在一起;背景放映、光学印片技术,使好莱坞电影的视觉效果更加饱满和真实,得以制作常规拍摄手段难以拍摄的画面;柔焦、深焦摄影,赋予了好莱坞电影别样的魅力。
作为世界电影市场的主导者,好莱坞拥有大批优秀的导演,并吸引了许多外国导演来此工作。这一期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查理·卓别林《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约瑟夫·冯·司登堡《蓝天使》、《美国悲剧》、《罪与罚》,刘别谦《天堂里的烦恼》、《生存还是毁灭》,约翰·福特《关山飞渡》、《青山翠谷》,霍克斯《星期五女郎》、《唯有天使生双翼》,威廉·惠勒《三人行》、《红杉泪痕》、《呼啸山庄》,弗兰克·鲍沙其《永别了,武器》、《慈母心》,拉乌尔·沃尔什《似枭血》、《夜困摩天岭》、《马其他之鹰》。新一代导演崭露头角,乔治·库克《茶花女》,鲁本·马莫利安《化身博士》,威廉·K·霍华德《江湖异人传》、《摩根河的奇迹》,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安倍逊大族》。新移民导演,希区柯克《蝴蝶梦》、《疑影》,弗里茨·朗《你只活一次》,比利·怀尔德《大人与小孩》。
随着电影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范围的社会变迁,一些新的电影类型诞生,也给旧有类型增添了新的变量。
歌舞片:《璇宫艳史》,鲁本·马莫利安《红楼艳史》,《第四十二街》(1933年),《摇摆乐时代》(1936年),《绿野仙踪》(1939年),《笙歌喧嚣》(1940年)。
神经喜剧片:乔治·库克《费城故事》,霍克斯《二十世纪快车》、《育婴奇谭》,卡普拉《一夜风流》、《迪兹先生进城》,《我的高德弗里》(1936年),《休假日》(1938年),《浮生若梦》,《淑女伊芙》(1941年),《红杏出墙》(1948年)。
恐怖片:环球公司的《德古拉》(1931年)、《弗兰肯斯坦》(1931年)、《古屋失魂》(1932年)、《隐形人》(1933年),卡尔·弗罗因德《木乃伊》,雷电华B级片部门制作的的《豹人》(1942年)、《我与僵尸同行》(1943年)。
社会问题片:金·维多《我们每天的面包》,华纳兄弟公司的《我是越狱犯》(1932年)、《路边的野孩子》,弗里茨·朗《狂怒》,约翰·福特《愤怒的葡萄》。
黑帮片:冯·斯登堡《地下世界》,威廉·韦尔曼《国民公敌》。
黑色电影(风格和叙述的倾向):约翰·休斯敦《马其他之鹰》,《三楼的陌生人》(1940年)。
战争片:刘易斯·迈尔斯通《西线无战事》,霍克斯《空军》,拉乌尔·沃尔什《返工缅甸》,约翰·福特《菲律宾浴血战》。
动画片:沃尔特·兰茨的啄木鸟系列,迪士尼的《汽船威厉》、《三只小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美国第一部卡通长片)、《小鹿斑比》、《木偶奇遇记》(1940年)、《小飞象》(1941年),弗莱舍兄弟的“墨水瓶人”系列、《格列佛游记》、《虫先生进程》,贝蒂的《大力水手》等。
《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克莉丝汀·汤普森著,范倍译)读书笔记。
参考:第10章 好莱坞制片厂制度:1930-194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