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世界杯足球决赛日,克罗地亚队2:4败于法国队。
但很神奇,几乎全世界都对克罗地亚人报以崇高敬意!克罗地亚美女总统亲临赛场,在雨中和球员拥抱,好像他们得的是冠军。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故事真的很长。
1
作为伪球迷,我关注过三届世界杯,在决赛名单中听到这个国家,内心还是陌生的感觉。
一个有着400多万人口,刚刚建国27年的国家,凭什么在绿茵场上横扫千军?看了比赛,大家才知道,他们靠得不完全是技术,还有精神!
在决赛之前,克罗地亚队靠着惊人的毅力,扭转乾坤连赢3场加时赛,队员体力几乎被耗尽,伤病患处全部被唤起。
但即使这样,全队依然以接近首发阵容迎接决赛,整场比赛控球率超过60%,强大气势完全碾压对手。
或许是体力不支,或许是急于求成,在上半场,克罗地亚队送对手2分。自己进了一个乌龙球,又在禁区内手球,被判罚点球,因此落后了比分。
但全队依然没有丝毫松懈的意思,尤其是进入下半场,在体力已经明显透支的情况下,前锋还在找空档进球。
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看起来令人心酸。
大家都知道,足球运动员一般都身高颀长、体型健硕,不像上届冠军德国队清一色“超模”,也至少有些身高和肌肉优势。
但赛场上的克罗地亚队,除了门将,大多数球员竟都比法国队矮小或瘦弱。他们在碰撞中必须使尽全力,在奔跑时必须发挥极限,在比赛中必须花费更大的体力,在绿茵场也必须具备更强的耐力。
尤其是32岁的队长莫德里奇,和别的国家队长站在一起,他永远矮一头,永远瘦一圈。但这一次,世界杯最佳球员的殊荣还是颁给了他。
因为,最佳球员,与天生的东西无关,与后天的养成有关。
克罗地亚队长莫德里奇(左)与英格兰队长凯恩(右)2
莫德里奇的最佳球员来之不易!他不是养尊处优的种子选手,而是战争年代的放羊娃。
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画面里是小莫德里奇。5岁的他,身体更加瘦小,但胆子却惊人的大,竟敢在狼群栖息地放羊!
一个小小的孩子,面对群狼,居然不动声色,穿梭在狼和羊中间。真是一幅诡异的画面!这就是克罗地亚球员的童年。
这一代人,是在克罗地亚战争的战火洗礼中成长起来,他们知道怎样去死,更知道怎么去活。
从1990年到1995年,克罗地亚人为从南斯拉夫中独立出来,与塞尔维亚人爆发全面战争。
战争一打就是五年,无数像莫德里奇一样的孩子,在这样的岁月里渐渐长大。苦难给了他们最好的成人礼,顽强的斗志顶替了强健的体魄,让国家的年轻人有了奋斗精神。
这场战争以克罗地亚人胜利而告终,但一直到现在,这个国家的人口数量都没有恢复到战前。
令人震惊的是,刚刚建国3年的克罗地亚,在二十年前的法国世界杯上,就夺得季军,并有球员获得金球奖。
这不是依靠先天神勇,也不是仰仗科学训练,而只能解释为信念使然!
我们无法看到战争的惨烈,却能看到战斗民族的精神,存活在每一名队员体内,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光芒。
克罗地亚球员与法国球员拼抢3
想了解克罗地亚,还必须听一首名曲,叫做《克罗地亚狂想曲》。
这首乐曲由作曲家赫吉克创作,经由钢琴家马克西姆演奏,文明于世。两个克罗地亚人,将古典钢琴乐打造成新世纪名曲,背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音乐天才马克西姆出生于1975年,克罗地亚战争爆发时,他还未成年,尚在音乐学校求学。
但学校也不是伊甸园,战争期间被迫停课两年。 马克西姆在当时依然坚持练琴,准备音乐比赛,在连天战火中举行了音乐会。
这首《克罗地亚狂想曲》描写的就是战争场景,硝烟弥漫,断壁颓垣,血色夕阳,尘埃飞散。一朵白色小花开在其中,它经历碾压与重创,看着一切毁灭与新生。
曲子充满了悲凉伤痛,但始终没有一丝绝望。相反,慷慨激昂的旋律催生出无数希望,越演越烈,越挫越勇,就像一部史诗般壮丽。
不得不说,音乐和球队像极了!他们都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无助里学会坚强,直至扼住命运的喉咙,让它为自己的精神改写。
这就是为什么,克罗地亚足球队虽败犹荣,无数真球迷和伪球迷都对他们致敬。
人们懂得了:如果人生是场比赛,命运定会为你的精神加分!
世界杯的舞台,是对奇迹的期待,是对命运的揣度,更是对定局的抗争!
克罗地亚足球队 克罗地亚队球迷欢迎来看兰月文集:伪青年成长聚集地
原创文章,转载请简信,已开启维权,谢谢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