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28:科甲巷与蜀绣业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2-04-19 10:03 被阅读0次

    【作者:廖睿 ;摄影:锦江区地志办】

    (注:本文略有删减)

             大科甲巷,其得名皆因科举制度。

             2009年(注:作者作文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废除科举制度后的104年。1905年9月2日,清廷一纸上谕废除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自605年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诞生。清朝末年,在封建社会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发生了戊戌变法,“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废科举,立新学”,开启了现代教育,1905年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

             去过山东的人都知道,“齐鲁有孔庙”,熟悉蜀史之士同样知道,成都科甲巷有“朱公祠”。朱公即中国宋代理学家朱熹。

             明、清两朝的科举,考的都是《四书》、《五经》,而且必须写成八股文;经文的解释必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为准。朱子后裔立祠,便以“登科中甲”为吉祥之意,“科甲”二字,便成为立祠之巷的名字。也因为科举考试与朱熹《四书集注》密切相关,所以每逢乡试,赶考者都蜂拥而至,提前半月住进科甲巷栈房,并必进“朱祖文祠”朝拜先贤,以求取功德。待乡试开始,才进入贡院“应试”。

            因赶考学子常年聚集,一项斯文产业——蜀绣业也在科甲巷兴起并发达。蜀绣为中国名绣之一,也称“川绣”。古籍有证,“蜀”为“蚕”的意思,古代川西因发达的栽桑养蚕业被称为蜀国。蜀绣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蜀绣被称为“蜀中之宝”。

            清道光年间成都发展了许多绣花铺。绣品以本地织造的红绿等色缎为原料。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其针法“针脚整齐、线法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车,即指由中心起针,向四周扩展;拧,即指长短针从外向内作添针或减针的处理)”。有套针、晕针、斜滚针、族流针、参针、棚参针、编织针等。绣面题材多吉庆寓意,具有民间色彩。蜀绣以其纯熟的工艺和细腻的线条跻于中国四大名绣之列。以自然界为主题(如熊猫、花鸟)的蜀绣更令人爱不释手。有单面、双面刺绣。纯手工的刺绣,确保了画面逼真,造型多变,图案精美。

             当初,蜀绣主要流行于民间,至清朝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产业,科甲巷及九龙巷一带的蜀绣最著名。为参加科举,成为文甲之士,不少学子在这里衣食住行伴生男欢女爱,多以蜀绣之物当赠品以传情。如此情形,使蜀绣日渐旺销,产业气候越来越大,为后来这里成为商业口岸打下良好基础。“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殆牟于上国”(《隋书·地理志》),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精神氛围使得绣艺妙绝天下。

    蜀绣商品(锦江区地志办资料) 2007年5月14~16日,王府井百货与《世界时装之苑——ELLE》共同举办的时尚多元之夜上的时装秀(锦江区地志办资料)  2007年5月14~16日,王府井百货与《世界时装之苑——ELLE》共同举办的时尚多元之夜上的时装秀(锦江区地志办资料) 

           (下篇:《科甲巷与石达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28:科甲巷与蜀绣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bj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