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骅小传
马骅,复旦大学政治系毕业生,诗人、志愿支教者。毕业后他辗转多地,从事过各种行业。
2003年2月底,马骅毅然放弃安稳的都市生活,远赴云南德钦梅里雪山下的藏区,在明永村担任小学教师。这个决定他全然出于自愿,并非应征政府希望工程。
在那里他深受学生和村民的爱戴。一年后的6月,马骅外出返回,在距澜沧江桥300米处因交通事故坠入江中,下落不明。
1《雪山短歌》
马骅的经历让人惋惜,如此有才情的逍遥浪子,就这么永远离开了。在明永村任职期间,马骅写下了《雪山短歌》,共75首小诗,每首不过五行,却十分耐读。
世纪文景的这版《雪山短歌》,白色的封面,淡淡的灰色涂鸦,底部细细的线条纵横交错。
翻开内里可以看见五页黑色的纸张,在第五页上有银色的涂抹,大片的银色被纯正的黑色衬着,像云像雾像河流,像雪。
读这75首小诗,我们可以感受马骅支教期间的心路转变。
第一首《春眠》中,他写道:
2噼里啪啦,是山泉的声音,本是清脆悦耳,在他听来却是“让人昏聩”。就连毫无声息的积雪和新月都“来回敲打”作者,可见一开始马骅并不十分适应这环境。
第二首《乡村教师》里,他写: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
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那个时候诗句里的主语是他,在那个偏远的地方,他仍在顾念自己的事,期待爱情。慢慢地,他转移视线,注意力不再集中于自身,而是望向了雪山万物。如这首可爱的《野兰花》:
3“烫伤了牛、马回家时凌乱的蹄子”让我联想到草地上的牛、马不忍踩到紫色小花于是不断躲开的画面。对于小花,牛和马本是巨物,马骅偏偏反客为主,让小兰花烫伤牛马的蹄子。
诗人诗心
成为诗人是需要天赋的,顾城有如此天赋,任何平凡的小事物、简单的小动作经他的眼就如有了诗意。
马骅也是。在雪山下,触目所及的不外乎是一片天和一座山,天与山之间的万物生灵,都被马骅看在眼里,写在诗中。
4前三句的主语是风,后两句笔锋一转,主语换成了作者在风中穿梭,风一下子变成了过客。
在马骅笔下,美丽鲜艳的桃花有与众不同的力量:
有时候,桃花的坠落带着巨大的轰响,宛如惊蛰的霹雳。
在马骅的眼里,午睡的老马在做一个梦:
因为倦怠,青灰色老母马开始昏睡,
在碎玉米秆儿和粪便混合的湿泥里做梦,
梦见自己变成一个瘦小的骑手。
马骅的诗句清丽美好,读来清脆纯净,如雪一般。又像山泉水,甘甜可口。
5我最喜欢的是这一首《山雨》,读来回味无穷。
6雨水,纸伞,云里,梦游,虚无,这五个词语构成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景象。
马骅说山里一旦下雨,便无事可做,只能在屋内看雨。“山里下雨时景色变化很快,山峰隐去,流水声仿佛从世界外面穿过来。”
山中雨景很美,细细的雨丝慢慢消融山峰,雨水润物,生灵更显光亮,而倚在窗边观雨的人啊,一不小心就被雨水勾了魂:心不在焉的年轻人一下子滑进雨水深处。
马骅善用拟人手法,每次读到拟人化的诗句,我会心一笑。如这句:油亮的老核桃树也弯腰,第一次亲近身边初次开花的孟浪的火石榴。
7《我最喜爱的》的前四句是《雪山短歌》中传诵最广的诗句,实则马骅根据当地民歌改编而成。诗人在末尾加了自己的一句话,他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而是“透明和空无”。我读到他在大自然熏陶下日渐旷达的心境,也感受到了淡淡的悲伤。
诗人不死
书的封面有一句话:诗人不死,只是悄然退隐。在万里之外,朝拜云霞。
读了这句话,原本为马骅扼腕的心一下释然:是啊,逍遥自在如马骅,不过是选择了另一个地方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像他在自己的诗《在变老之前远去》中写着的:少年仍用力奔跑,在月光里追着多余的自己远去。
《山溪》里,他写:两片碧绿晶亮的茶叶,在我的身体里继续流荡。马骅的身体沉入澜沧江的滔滔江水,他也在那江水中继续流荡。
诗人不死,他的生命附着于诗句。而这如雪般透明纯净的诗篇,会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END.
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 DAY·4
也许你还想读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