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有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做数学: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第五次项目研究推进暨江阴先行示范区展示活动,包含课堂教学展示和主题案例分享。金陵小学也是该项目的实验学校,便建议数学老师可在上午第三、四节课集中起来线上学习。
后来,在数学工作群里看到的通知,与预想有些差距。联系学校管理,联系班级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深感我们的“信息传递”,还需持续改进,以图精准和有效。
其一:准确地理解与把握
以上述活动为例,为什么建议集中线上观看学习呢?实则考虑到办公室人多,大家都在线学习,如果不带耳机,不仅会同学科互相影响,而且也会对其他学科老师的正常办公造成影响,这是其一。
其二,研讨需要氛围保证。集中学习,便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被触动、有质疑的地方能够及时交流,提升学习效果。因此,“集中线上学习”是一个利他的建议和安排,背后是火热热的关心和体谅,没有被表达出来,只有任务以冰冷冷的面目呈现在那里,实感遗憾。
其二:温暖地表达与传递
在准确把握上述意图后,再面向老师发通知,措辞就会有所变化,建议或者要求也更易落地和转化。
管理如此,家校沟通,亦是如此。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学校里几乎大大小小、林林种种的工作都需要经由班级去传递。所以,班主任以及学科老师怎么跟家长沟通,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是否能够顺利、甚至是高效的完成。
手机里一直还保存着一年级29班夏老师在启用地下接送系统放学一周后,周五下午在班级群里和家长们的一段总结性的交流。为具体分析和有效学习,特摘录如下:
各位家长好,最近我们使用了地下接送系统去接送(放学),大部分家长能及时到达指定地点,开车的家长能做到到地下车库(接送系统)不鸣笛,车库(地下接送系统)接送孩子方便快捷,也避免了恶劣天气的影响,鉴于咱们班离东北门比较近,很多家长直接从东北门进来接孩子,但是东北门是机动车的出口,容易造成拥堵,麻烦大家都从南门进到车库(地下接送系统)接孩子,虽然多走了一段路,但是能避免拥堵,保证安全,后期学校会进行检查,请各位家长留心地库(下)接送系统的线路安排,另外如果放学时孩子有东西落在学校,忘记拿了,尽量不返回学校去拿,可以第二天来学校再拿,谢谢!
简要分析,上述总结,特点如下:
其一:基调正确,表扬为主,提醒为辅
首先,肯定启用地下接送系统以来,家长们整体表现良好,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开车不鸣笛,都到指定放学区域等。这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和开始,即看到他人长处。
其二:正面引领,指出问题,告知做法
为方便家长,尤其是老人,目前,地下接送系统东南入口以及东北出口,行人都可进出,但是,东北出口因为也是汽车出口,所以易造成拥堵,夏老师建议家长们从东南入口进出,并且还实事求是地分析建议的理由—虽然多走了一段路,但是能避免拥堵,保证安全。能站在家长立场想问题,引导家长抓大放小,守牢安全底线。
其三:持续关注,未雨绸缪,共建共育
车辆、行人的问题关注到之后,还有些会影响放学安全的“小苗头”,比如说有孩子将东西落在学校,放学后,试图通过地下接送系统,再返回班级教室,也一并提醒,有所预防,为家校共建共育留好时间、留下空间,让家长们对后续调整做好思想准备。
不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信息传递“都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需要我们在准确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再温暖地表达与传递。
怎样才能做到呢?多问、多看、多听、多想,都是重要的路径。此前,还有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不能突破。是什么?那就是—不动脑筋地直接转发。
为什么?因为如此这般会导致接受信息主体混淆,需要传递的内容模糊不清。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让看到信息的第三方,看到信息转发者的拒绝思考,工作草率,从而使转发通知的负面效应彰显,甚至被放大。
一则通知,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因为,透过通知,可以看到态度,看到能力,而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需要警惕和规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