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传》

作者: 晓浅浅 | 来源:发表于2023-06-04 17:09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说到为什么称“东坡居士”,也有一段来由,经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后的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省内),在穷苦偏僻的小镇里,他开始从事真正的务农生活,在东坡一片田地里辛勤耕作,自称“东坡居士”。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注重养生,通晓佛理。他一生历经北宋五位皇帝的统治,生在北宋最好的皇帝仁宗统治期间,仕途畅达。在神宗统治期间陷入党派之争,在官场中浮浮沉沉,多次遭贬谪。在哲宗皇帝期间,一度官位上升到礼部尚书,一时风头无两,后又因官场中的小人陷害被贬到当时的海外海南儋州,远离故土中原。在徽宗年间得以北返,最后在常州(今江苏省内)逝世。

有人说:“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他是有名的大才子,富有才情,豁达爽朗,交友广泛,风趣幽默,不论身在何境地身处何位置都能潇洒从容自在的活着。身居官位始终心系百姓,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地方百姓的爱戴。

先秦刘向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苏东坡的父母亲也不例外,在兄弟俩年二十左右准备进京赶考之时,已经提前为他们在家乡选定了合适的亲事,因为古代有“榜下捉婿”的说法。而家人为他们找的媳妇都是本地知根知底的好人家。他的父亲是苏洵,弟弟是苏辙,父子三人占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世称“三苏”。母亲也是一个能识文断字又深明大义的人,她教会了苏东坡很多做人的道理。在苏东坡幼时母亲给他读《范滂传》,他对母亲说:“长大之后他也想做范滂一样的人,问母亲愿不愿意?”母亲回他:“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有这样明事理的母亲,也深深影响着苏东坡在以后官场中不畏权贵与小人折腰,也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为民请命的抱负。(范滂东汉时期名臣、名士,不畏奸佞、反贪治腐)

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是家住青神的王弗,她为人平时精明能干。用心照顾自己丈夫的生活,并时时提醒丈夫要提防那些过于坦白直率的泛泛之交,防人之心不可无。她与丈夫共度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在二十六岁时病逝,两人育有一子迈,此时六岁,是苏东坡的长子。在这期间丈夫的仕途走的还算平稳,虽没有大的官位,却也相安无事。此时的苏东坡还正是青年意气风发之时,已经有些才名了。在妻子死后第十周年苏东坡写了两首哀婉凄艳的寄情思给亡妻,其中一首是大家熟知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现在读来依然感动于苏东坡对于妻子的深情,也不负当年的王弗真情相待了。

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前妻的堂妹,名唤“二十七娘”。她是在二十岁的时候嫁给苏东坡的,也是陪伴他走过人生中风风雨雨,历经坎坷磨难见证了他在仕途中遇挫,多次遭贬,又如凤凰涅槃在官途中平步青云,受到当权的太后与皇帝的赏识,最后官至礼部尚书。她享受到了身为大臣妻子的特权,也得到了丈夫的肯定。虽然丈夫是大才子声名在外,作为妻子的她却牢牢抓住了丈夫的心,苏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

苏东坡的很多诗词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也是在这些写意的诗词里我们看到了乐观豁达精练的苏东坡形象。一个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是很难看出一个人的本心的,因为生活顺遂心态自然会很好。可是往往却是身处逆境中才更能看清一个人的品性,他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就此沉沦下去,抑或是安之若素,泰然处之的面对现实,都是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林语堂对于苏东坡在数次遭贬后的生活描写是最打动我的,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郁郁寡欢的文人而是一个恬淡闲适,自在悠闲的农人。

在他谪居黄州期间,因为地处偏僻又物资匮乏,手里又没有多少钱财。他就自己动手发明了很多吃食,有一种叫青菜汤,也叫东坡汤,材料就是白菜、萝卜、油菜根、荠菜。他此时的邻居和朋友是酒监、药师、农夫。他一生交友广泛,似乎所到之处都有很多朋友,即使他是遭贬到的此地,所到之处的地方太守们仍然对他礼遇有加。在这样的田园农夫生活中他似乎越来越觉得自己跟东晋名士陶渊明有些相似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耕作之暇,他会独自到城里去,喝点小酒,在回家途中的草地上躺下就睡,直到暮色沉沉被好心的农人发现方才把他叫醒。真是一派宁静而美好。

也正是这份不论身在怎样糟糕的环境他都能把日子过好的态度,气坏了看不惯他的小人们。在二度遭迫害被贬到惠州时,他身边的女人只有侍妾朝云了。朝云也是与苏东坡在精神上有共同追求的人,苏东坡把她视为自己的知己。在这里朝云因为染上了疟疾不幸逝世,苏东坡悲痛交加,写了很多纪念朝云的诗词。在他最后流放到海南儋州之时只带了小儿子过,这里的条件则更加艰苦,夏季气候湿热,身体常常受不了。他此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和儿子一贫如洗,身心备受煎熬。但是这些都没能打倒他,他简陋的房子里依然朋友不断,人进人出。他在这里养了一只大狗唤做“乌嘴”,他整天牵着狗四处游逛。一般人是很难在这接二连三的变故与打击中走出来的,一腔抱负还没完全施展,对于当前的政治失望,亲人的离世,都足以摧毁一个人。因为人生在世无非追求名与利,可是现在这两样他奋斗了一生的东西都没能如愿,他却还能坦然的去面对当前的生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智慧。

可能是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就造就了他是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他又信奉佛教,所以内心丰盈,走到哪里他都觉得充实,满足,从不哀哀戚戚的过活。精神世界战胜了外界环境给肉体带来的苦痛,即使儋州条件艰苦他却仍不忘创作,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三书的注解。

他在身前没有得到的殊荣,在他身后得到了弥补。宋孝宗乾道六年,赐苏东坡谥号“文忠公”,又赐太师官阶。林语堂在书中对于苏东坡的评价:“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ByMcfly @2017/11,重庆 【2017年11月10日读书结...

  • 荐:日子好坏在于感受

    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苏东坡的人生,是从四十岁之后开始的。四十岁之后,在不如愿的命运里...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间有味是清欢 有味是清欢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

    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乐...

  •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这个人给我们的印象好像一直是仕途不顺,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一个人特别有才华,却又耿介直言,仕途怎么会顺...

  • 心迹(八)

    人间有味是清欢 很喜欢苏轼词里的这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今天翻看林清玄老师的那本《人间最美是清欢》...

  • 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读《苏东坡传》

    高一曾写的一篇读后感,不经意翻出。 彼时虽文笔稚嫩,但想来不如记下,便全当纪念与回味罢了。 常州这一夜,风雨交加,...

  • “清欢”还是留给自己

    当苏东坡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小路散步,自己觉得全身轻松,比骑马还舒适,他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生命的...

  •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读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有感 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买了有一段时间了,一直搁置在书架里,已经...

  • 看完这个故事,所有人都明白爱情了,能做的就是真爱!

    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说,“人间最美是清欢”;“有味”和“最美”,意思大同小异,主要是在“清欢”。所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rb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