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圈,大家的看法不一,例如既有人赞美朋友圈又有人厌恶朋友圈。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人对于朋友圈已经没了新鲜感,相关的感受开始沉淀。
如今,除了做微商的朋友需要天天发圈为自己销售的产品做宣传之外,喜欢表达与分享的人也会经常有发圈行为,我就属于后者。
我想朋友圈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分享信息。这信息或属于公共信息,或属于私人信息,既包括新闻资讯、商品推广、休闲娱乐,又包括生活点滴、人生感悟、成长记录。
只要既不违法违规,又不伤人害己,一个人发不发朋友圈和看不看朋友圈就是自己可以作主的事情了。关于如何对待朋友圈,完全不必绑架别人和自己保持一致或被别人绑架着非要去怎样做。
朋友圈可发可不发,朋友圈可看可不看,赞可点可不点,评论可有可没有,这都不是什么关系到重大做人原则的事,自己舒心就好。
如果以为谁不给我点赞就是不礼貌,我不跟谁互动就显素质低,那就有些无聊,等同于被形式化绑架。我们知道,静水深流,形式固然重要,但是任何真挚的情谊都在形式之外,还具备“貌似淡然,实则悠远”的特征。
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放在朋友圈上同样适用,前提是你善于辨别人心,善于洞察人性。
只是不要太迷信通过看朋友圈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说法,毕竟朋友圈里的内容真伪并存,有些骗子就很容易刻意地利用伪装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因为热爱写作所以在2017年和2018年加了不少微信好友,从此我的微信上占比最大的是本来素不相识的人,一度超过二百人。
终于我在网络江湖中扑腾得成熟了一些,不再计较谁把我删了或拉黑,后来我也删除和拉黑了一些自认为不适合与自己产生交集的人,把微信总人数控制在了二百人以内。
从2019年起,我就不再随意加微信好友,因为我想通了不经商的自己实在没必要把更多人拉进自己的生活里,甚至包括喜欢我文章的读者——窃以为作为读者,真心喜欢某人的文章的话,直接看某人的文章就好了,实在没必要去接近作者这个具体的人。
无论如何,我都秉持这样一个观点:作者和读者最好保持适度的距离,这样才能彼此成全、互相促进。毕竟作者除了善于写文之外,和读者一样都是具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凡人一个,实在没必要深入了解和近距离接触。当然这纯属个人观点,实在不足为据。
现在的我,已能坦然面对朋友圈。我从不去查看谁屏蔽了我,只要没有对我形成干扰,我也不会再删除谁,只是不再随意加人微信,同时设置了别人不能通过群直接加我为好友的权限。
随着时间的流逝,肯定有人在悄然离去,肯定有人厌倦了我的朋友圈,肯定有人不愿让我看到他的朋友圈。这都是正常现象,我无需较真,大可不必耗费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顺其自然为好。
当一些人抱怨朋友圈负能量多时,我只能暗自呵呵:加谁微信和看不看谁的朋友圈都可以自行选择,假如你的朋友圈里充满负能量,那就是你个人选择方面的问题了,何况微信上有诸多自我保护功能你可以有权使用。
有时候,我会天天看朋友圈;有时候,我会忽略朋友圈。无论看不看朋友圈,我都几乎在天天发朋友圈,不是分享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文章就是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与日常心绪。至于有没有人看,谁喜欢谁讨厌,我是一概不管,随缘。
我微信上所加的人,除了亲友和文友之外,还有早先加的部分读者、老乡、街坊、邻居以及日常有事需要联系的人。我最多能看到这些人中占五分之一比例的人的朋友圈,至于其余的人,估计要么不爱发朋友圈,要么不想让我看他的朋友圈,要么早已经把我屏蔽(对此,我已毫不介意)。
所谓“人多嘴杂”,人少了朋友圈也相对静好。我目光所及的朋友圈,除了做微商和爱写文的朋友经常在努力发圈之外,其他人或分享好文佳作,或分享公共信息,或分享日常记录,基本没有负能量,给我的印象是许多人都在积极地生活,许多人都乐于把重要而有用和宣传正能量的公共信息分享。
我在朋友圈里也大有收获。我会看看熟悉或陌生的人,看看天南地北的人,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追求什么,有哪些东西值得借鉴学习。
在网络时代,能够坦然面对朋友圈,就像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一样,是一种成熟,是人活着应有的姿态。而今我做到了,这说明临近天命之年的我获得了新的成长。
高英写于2021年1月5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周二巳时。作者公众号:高英读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