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4)

作者: 云水禅心千古情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20:26 被阅读0次

    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开启《道德经》解读新视角。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jié),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hū)恍(huǎng)。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yù)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章是对道本体的表述。对“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有两种解释。

    夷:没有任何色相、肉眼看不到的那部分存在,就叫“夷”。换句话说“夷”是你想看也看不到的那部分世界。

    希:耳朵听不到的那部分声音,叫叫“希”。

    搏:摸了但摸不到的那部分存在,就叫“微”。

    诘:追究,追问。

    一:道。

    第一种解释,很多暗能量是看不见的,但能感受到。任何修道者,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他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能量,但他未必看得到它,听得到它,触摸得到它。

    第二种解释,是如如不动的境界。就是说,你看到了眼前的景象,但不执著它们。很多证道者证道之后,对纷繁的世界也就视而不见了。

    “听而不闻”也是这样,只要你非常专注于某个东西,就会进入这种状态。这个状态叫“专一瑜伽”。

    “搏之不得,名曰微”也是这样,你触摸到各种物质,生起各种感受,但你不执著。你感受到风的轻柔,但你不执著它;你触摸到水的清凉,但你不执著它;你抚摸孩子幼嫩脸蛋,你也不执著它;你触摸到自己松弛的皮肤,你同样不执著它……你触摸一切,感受一切,但你心里不生执著。因为,你知道一切都生于虚空,也会消融于虚空。

    也就是说,道就像水一样,你可以接触它,但你干扰不了它。这也是“搏之不得”。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夷希微三者都是不能穷究其妙的,故而混合为一。

    不能穷究,就是不能追究的意思。为什么不能追究?因为,就算你追究,也追究不到尽头。量子力学创立了百年了,还没有研究到尽头,至今仍在不断地发现新东西。

    修道者不管千变万化的现象,只求那个最本质的东西——道的本体。抓住那个本体,进去那种境界,就是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也就是说,就算道处于最高的境界,也不能增加它的明亮;即使日月星辰照耀着它,也不能增加它的光明。

    【其下不昧】即使在瓦砾、屎尿之中,道也仍然存在,多么低下的境界也不能让它变得愚昧、昏昧。

    【绳绳不可名“绳绳”就是绵绵不绝,像一团一团的绳子,无穷无尽,也像是乱麻。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接连不断、无穷无尽、纷繁复杂、纷涌而来,充满变化,难以名状。但不管什么事情,不管什么事物,最终都会归于寂灭,都是幻化,都会在变化中走向“无”。

    复归于无物】“无物”就是“无”。不是虚无,而是道家的无。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它没有任何形状,也没有任何外相,是无形无相、若有若无、没有任何局限、形而上的。

    “惚恍”指的是一种不清晰、似相有似无相的状态,它是一种大喜大空的状态。老子用“惚恍”来形容,释迦牟尼说“缘起性空”。

    一定要明白,《大藏经》浩瀚如海,其实只讲了几个字:苦集灭道。它也解释了道——“缘起性空”。你说它存在,但它会变化,不会永恒;你说它不存在,它又确实有显现上的存在。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想要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头;想要跟随它,又看不见它的尾。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我们探求古人的智慧、历史中的规律,都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今天。以古人的经验为镜,正我们自己的衣冠。当然,我们也会发现,有一种规律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就是道纪。

    总结:当我们遵从道纪,就是修道;当我们有了分别心,也就是你好我坏、你是我非之类的对立概念时,就远离了道体。

    我们不要管那么多道体以外的东西,哪怕纷乱的世界像乱麻一团,我们也不要管它,只要安住于道体,任世界纷纭变幻。荣也不管它,辱也不管它,因为在道体之中,荣耀不能增加你的光明,不能为你添彩,侮辱也不能让你愚昧、让你堕落。所以,一切看得见看不见、听得见听不见、摸得着摸不着,都不要去管它,安住于道之本体,也就是夷、希、微的境界,就能进入“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状态。

    【悟道心得】

    道是无形无相的,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但它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一切事物生生灭灭,终成虚空,唯有道是永恒存在、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

    大道是支配万物的,虽然它存在于冥冥世界之中,无迹可循。但是,它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如果掌握了这种规律,便有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人在道中,道在我中。一旦我们的行为顺道而行,就能一帆风顺,事事遂心;相反,如果逆道而行,我们的行为就会处处受阻,甚至遭受祸患。

    不必担心目前的势态如何,能用道来严于律己,能用道去理顺化解,就能得大自在!

    修道就是要安住道的本体,不管纷繁杂乱的各种现象,去除对名相的执著,对“我”的执著,就能进入“夷、希、微”的境界,或者佛法里讲的真心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读书笔记(1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ur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