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背到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没有躯体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时把它当成一个考试选项来背,完全不理解它到底在说什么。而且那时学医,几乎学的都是与躯体相关的疾病,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又有什么关系?这似乎根本不在当时学习范畴之内。
毕业后去了ICU,全部都是昏迷不醒的病人,哪里还需要一星半点的心理知识?每天的工作都像一场场的战斗,我们时刻准备着去死神手里抢夺生命。当争分夺秒的工作节奏成为日常,当面对死亡成为日常,心理和情绪?哪还顾得上?在我的眼里,只剩下严格的操作和极快速的反应处置能力,其余似乎都不重要。
慢慢地,情绪变得不重要的,情感也变得不重要的。在死亡面前,一切都不重要。我面对死亡越来越冷静。可我发现,我也越来越不快乐。
后来,我离开了 ICU。但是无论我再从事什么工作,在ICU的工作环境下带来的深入内心的紧张与快速的反应却无论怎样都无法缓解。我就像一个被按了自动旋转键的玩偶,按着ICU的节奏,不停地旋转,无论在哪里,都始终保持着那个节奏,即使在一个非常轻松的工作环境下,我也依然如故。我看着自己不停地旋转,疲惫不堪,想停下来休息,却找不到那个暂停的按钮,非常痛苦。我尝试各种办法试图去缓解这内在的紧张与焦虑:跑步、游泳、健身、、、、、
这样折腾的结果是,我的躯体层面一直都运转良好,可是我内心却一直抑郁沉重,烦燥焦虑。直到我遇见瑜伽,然后离开工作岗位,正式开启自我修复与疗愈的日子。
在瑜伽的课堂上讲到疾病的定义,疾病分为三个层面:1、physical 躯体层面的 2、psychological/Emotional 心理或者情绪情感层面的 3、Spiritual 灵性层面的
这三个层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躯体层面的疾病会影响到心理情感状态的变化,比如长期慢性病的病人,心情肯定是沉重不开心的。心理情绪层面的问题,也会影响到躯体层面的变化,比如,一个人如果长期心情紧张焦虑抑郁,他的味口肯定不会太好,睡眠质量也会变差,会出现偏头痛,胃病等等一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躯体症状。
而我,因为一直有躯体层面的运动,所以内在情绪层面的问题暂时还未完全表现到躯体层面,但是却一直在堆积。
在课堂上再听到老师讲到这些定义的时候,我如醍醐灌顶,被割裂的内在慢慢找到了完整的感觉,被隔离的情感慢慢地恢复。作为一个人,我们不仅仅拥有外在这个肉体的躯壳,我们还有内在很多的情绪情感,这些是我们很重要而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拥抱和接纳自己所有的层面,而不是抗拒与隔离。健康,一定是从各个层面所有维度的一个考量,绝不仅仅是某个层面单独的完善与凸显。
今日复习瑜伽课上老师讲到的“疾病”相关的定义,颇有感触,随手记下,作为整理与小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