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多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是叛逆的,讨厌束缚、崇尚自由,听不得良言,受不起反驳。一旦遇阻受挫,最先做的不是反思,而是一门心思想着摆脱。
小学六年,初中高中又是六年,十二载寒窗苦读下来,早就受够了束手束脚,好不容易人已成年,能有个飞向远方的选择,又有几个人会错过呢?
于是,高考作为改变命运的手段,除了承载千千万万山区孩子的希望,也能换来无数城市里受尽家长“压迫”、寻求自由的同学们的一丝喜乐。
对于生在甘肃、长在天津的我来说,虽然一向以“乖乖女”著称,却也免不了在填报志愿时想要冲出“牢笼”、颠覆形象,去他乡寻找另一个我。那样的心思,像极了《成长的烦恼》中卡洛儿的试图释放天性、偶尔“惹祸”。
许是造化弄人吧,其时(2008年)报考的外地院校高出一本分数线好多,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在本地高校中做了几个相对合适的选择。
那一年,高中的最后一个暑假,我终日在内心纠结中度过。最终,那个现在被我称作母校的地方(天津财经大学)收留了我。
图片来自网络:财大之秋毕业四年多了,有些人已不再联系,有些事已不那么清晰,但总有些东西还在心里,比如理想,比如友情,更甚之是两者的暗合。
说到理想,自然就是年少时一直坚持的文学梦。听来有些缥缈,成果也并不易得,可你能说某天不再爱了吗?那必是生命之花已经凋落。
至今依旧清楚地记得:大学时加入的第一个组织便是系文学社,凭着一腔对文字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还算过得去的文笔,大学四年,有三年的时光和心血我都投射在了那里。
从报纸到杂志,从杂志到诗社,校稿排版是家常便饭,活动策划灵光闪烁。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你,我的至交、我疲惫心灵的守护者、我理想之路永恒陪伴的那个她。
图片来自网络:财大之冬起初社团集会的匆匆相逢,让我觉得你只是个局外人、是旁观者,后来才知你乃栖身社团的同道中人,文采绝佳、自带光华,就连辅修的第二学位也和我分毫不差。
渐渐熟络之后,我们经常一起编辑校稿、排版印刷,也谈理想,偶尔风雅,你说你放不下对文字的执着,我说我愿意让希望开花,那时我们天真烂漫地不像话。
除却社团工作中越发默契的配合,第一次的交心应该是畅谈未来,那个我们共同的牵挂。目标渐渐清晰,几番思量、几多探讨,终于锁定了共同考研的专业,为的只是不负理想、不负年华。
其实,刚决定考研那会,我们就已暗下决心大三第一学期就一同从社团卸任,可某天你意外收到了学姐挽留的短信,用词恳切,叫人不忍拒绝。而我,也只好选择了留下。说实话,在此之前也有过痛苦挣扎,毕竟那里曾有那么美好的回忆啊,甚至是属于我们的半个“家”。
说到底,还是不舍多过决绝的。那时我想,假如生逢乱世,我定会毫不犹豫地陪你仗剑走天涯。
于是,身在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我们,一起自习、一起讨论、一起吃饭、一起设法解压几乎成了必然。那段日子是充实而美丽的,即使无言,但陪伴鼓励早已胜过千万句话。正因如此,毕业前的忙乱没能冲淡我的挚爱、你的坚持,纪念册上早已悄悄写满回忆往昔的情话。
图片来自网络:财大之夏工作后,不同圈子的包围下,我们还是愿意在心里给彼此空出一个位置,时常收听对方的心事和想法。即使久不联系,也不必担心忘了彼此,以致感叹一句:多么陌生啊!
这几年,除了一起参加的几场婚礼,印象最深当然是求婚现场你送的书和信札,母校园中陪我们照相(婚纱照)时的呆傻,还有婚宴之上,你斟满酒杯复又放下……
二度考研失利后,我曾问你是否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其实,我心里早就有了那答案大概的轮廓:假如可以重新选择,我们依旧会那么义无反顾的。并非任性,只是那样的爱原本不需要理由,假如一定要说,便是——都是经历,梦想早已融进生命里了,即使没能如愿,亦会保有一份对文字的痴迷与执着。
一直都想共同开间书店,翻翻旧书、喝喝茶,生活并不苦涩;从未忘记生日互相赠书的承诺,那早已是我们之间不成文的惯例了。
想来,和你认识已经八年,对文字的追寻更是坚持了不止八年,不论未来世事如何,携手与写文两事,都恰如统计湖边的鸭子会飞,早已变成自然而然的了。
财大的春秋冬夏依旧更迭不息,既然一直都在,那么我相信:多年后,我们必会在这里相逢的。
本文内容纯属原创,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