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4讲:认识社会成本

作者: DaisyWU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0:25 被阅读0次

021 - 社会成本问题——伤害与被伤害

观点:社会成本问题,就是个人成本跟社会成本之间的分离。

1.例子1:以前的火车是烧煤的,烧煤会喷出火星,当时的技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有一次,火车驶经一块农地,农地的农夫种的是亚麻。农夫将700吨亚麻堆在了铁路边上,火车的火星把这些亚麻给烧了。你认为火车公司需要赔偿给农夫吗?

2.例子2:有一家养鸡场,他们知道自己养鸡会发出各种恶臭、各种污染,所以他们自己选址的时候就选了偏远的郊区。但是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终于有开发商在养鸡场附近开发了居民区。此时居民区的住户才发现养鸡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把养鸡场告上法庭。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判呢?

3.思考:这节课举了一系列的例子,都是一方伤害了另一方,都在讨论需不需要给受害者作出赔偿。绝大多数人认为答案是显而易见,需要赔偿的,但一位名叫罗纳德·科斯的经济学家认为不是这样的。薛老师没有在这节课中告诉我们科斯到底是怎么理解的,而是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同学们,可以结合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这个课题去思考。

思考题:有一句希腊文格言“行使你的权利,但应该不以伤害别人的权利为界”。请问,这句格言能不能用来指导我们,判断这些例子里面的是和非?

回忆之前的知识,“公平的背后是效率的考量”。这节课埋下的伏笔,是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分离。以农夫与火车的例子,农夫为了保护自己的亚麻,要把亚麻放远离火车轨道的地方,这是他的个人成本;火车要避免火星点燃沿途的东西,需要技术革新,或牺牲一些线路,或每次都进行赔偿,则是巨大的社会成本。农夫有自己的个人权利,但是不应该以牺牲社会多数人的权利为代价。如果让火车赔偿,则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022 - 社会成本问题——值得与不值得

观点: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谁避免意外的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最大。

1.科斯的新思路:上一节课思考题中的格言“行使你的权利,但应该不以伤害别人的权利为界”,并不能指导我们判断那些案例的是非。这些案例,在我们看来,都是一方伤害了另一方。但是科斯用了一个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案例,他认为凡伤害都是相互的,实际上这些案例都是双方在争夺资源。比如火车和农夫争夺的是火车经过的那片土地,养鸡场和居民区也是在争夺那片地。

2.123归纳法:法律经济学着理查德·爱泼斯坦总结了一个办法,可以解决科斯想法的争论,那就是123归纳法。当面对这些资源争夺,我们在头脑中做以下假设实验:假设这些资产的所有者是同一个人会怎样?是两个人会怎样?是三个人又会怎样?假设火车公司和农地不是同一个主人,并且要火车来负责,就需要火车来做出调整。改成动车?当时技术不允许;改线路?成本巨大。但如果是同一个主人,他会选择最便宜的处理办法,就是把亚麻搬远一点。事实上,当时法官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判决的,他的判词写道“虽然我们都认为铁路应该赔偿农夫,但是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铁路跟农夫的总收入总产出不能够达到最大的话,那么农夫可能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3.责任的判定:利用这种假设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谁避免意外的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最大。如果社会都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来分摊责任,整个社会为了避免意外所要付出的总成本就会达到最小。

思考题:科斯认为,谁能够把资源用得更好,资源就应该落到谁手上,这句话有没有条件?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强盗逻辑?那穷人怎么办?环保问题怎么办?

伤害是互相的,资源是稀缺的。“谁能更好利用资源,资源落到谁手上”,这是如何分配资源的指导原则,但失去资源一方所受到的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就像养鸡场与住户的问题,养鸡场搬走比起放弃这片区域的城市化,是更低成本的。但养鸡场的损失,应该由居民或者开发商来补偿。如果没有补偿,养鸡场可能因此无法继续经营,社会整体收入也是下降了,这也违背了“把双方总成本综合来考虑整体的社会成本”这一指导原则。另一方面,如果居民或者开发商不需要补偿,那开发商选地的成本就很低,他们像强盗一样看中哪片地都可以随便开发逼走原来价值不高的产业,把搬迁成本转嫁给弱势企业,这样的竞争关系是不健康的。

精彩片段-来自一周解答

同学提问:“所有的伤害真的都是相互的吗?比如女孩子走到路上被流氓欺负,女孩也要负一定责任吗?”

薛老师回答:只要你有一点“历史感”、“全球感”,你就会到这当中的责任划分,不是那么理所当然、一成不变的。火星遇到亚麻会产生巨大的麻烦,男人遇到女人也同样会产生巨大的麻烦,这麻烦由谁来负责任呢?我们把所有的男人给管住了,可以避免麻烦;但同样的,把女人管住了也能够避免麻烦。那么剩下来的是,到底管男人的成本高,还是管女人的成本高?

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在很多国家里面,女性参加工作的机会很少,不让女人上街的成本更低。女人不能随便抛头露面,不能随便跟男人说说笑笑,这是过去很长时间里面的、普遍的道德规范,那时候管女人比较容易,所以责任就落到女人身上。

当然今天情况已经大为改变了,改变的原因主要不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由于世界和平、技术进步,社会上的工作类型越来越多了,女人的各种天赋越来越有用武之地了,再禁锢女人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了。所以这时候女人出来工作了。这时候检点、守规矩,这些责任就越来越多地落到了男人身上。

023 - 社会成本问题——谁用的好归谁

观点:科斯定律的重要含义——只要资源交易成本足够低,谁用的好就应该归谁。

1.例子1:有一种资源我们说起来会觉得很敏感,由用户产生的大数据应该是用户的隐私,还是平台可以利用的数据?比如淘宝店的数据归谁所有?按照科斯定律,我们可以预测,这些数据不管最开始由谁产生,不管存储在哪里,最后谁能把这些数据用好,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地把数据争取到手,电商平台也正是这么做的。而关于隐私权的争论,应该是有一个平衡,既不能肆无忌惮地侵犯隐私,个人也不可能绝对地保有所有的隐私权。

2.思考: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一开始产权谁属,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能最大化利用价值的人手里。而在制度设计中,应该要让这种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更加容易,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各项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思考题:你能不能举一个身边的例子,给那些不知道科斯定律是什么意思的人解释什么是科斯定律?

我理解的科斯定律,资源应该在流动到能最大化利用它价值的人手上。举一个生活的例子,我爸爸当过厨师,如果我们想吃一桌跟外面一样美味的菜,那这桌菜由我爸爸来烹制比起我妈妈处理就更容易达到效果。反过来,如果把菜交到像我这种五谷不分的人手里,那就简直浪费了。我还想到一个关于数据的例子,微信有一个小程序把所有跟个人信息相关的政府业务都关联起来(粤省事,目前仅限广东省业务),比如驾驶证、社保、出入境、公积金等业务都能在上面办理,实现了一站式的政务电子化。这些数据政府部门都有,但是他们交给了腾讯来帮他们实现电子化和移动化,因为腾讯在这方面更擅长,更专业,也不需要政府来重新做一个移动端app,省去很多资源,我们也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便利。

024 - 越富足越健康

观点:用科斯定律去理解污染问题,不是一方污染另一方的问题,而是双方或者多方在争夺资源,我们需要取得一个平衡。

1.例子1:汽车造成空气雾霾,那汽车还没出现的时候,空气质量一定很好吗?其实不是的!没有汽车的时候,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路上的马粪没人清理,马粪被太阳晒成了马粪干,马粪干被车碾压又成了马粪粉,最后风一吹空气就弥漫着马粪粉,所以其实那个时候的环境也很糟糕。现代化的生活让我们忘记了过去的糟糕,今天的生活其实是更健康、更环保的,只是我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了。如果用科斯定律来理解污染问题,这不是某一方污染另一方的问题,而是资源争夺的问题,不是不发展就会没有污染,而是要在发展中取得平衡。

2.例子2 :餐巾用纸还是用布更环保?表面看布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是更环保的,但这样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布的制造、清洗、烘干、消毒是不是会消耗更多资源,这些综合起来考虑一定会比用纸环保吗?这得算一算,找个平衡。

思考题:很多公共场合都能见到垃圾分类箱,进行垃圾分类的做法有助于保护环境吗?

得看这个垃圾分类是否真的有效。比如广州以前也推行过垃圾分类,居民分好类后发现垃圾车却还是把不同垃圾混在一起运走,根本没有起到作用。这个时候就要思考,后续的分拣流程成本有多大?垃圾中可以回收的材料多不多?回收利用的方式是怎样?回收利用会不会有副作用带来其他污染和资源浪费?一系列问题综合考虑才可以说明是不是更环保了。

(来自其他同学评论的更高一层的思考:尽管垃圾分类的成本很大,但对于长远来看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因为坚持进行垃圾分类,久而久之人会更关注环境问题,在其他问题上也能做更多有助于环保的行为。)

本周内容概览如下:

认识社会成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21-24讲:认识社会成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k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