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悟空与唐僧

悟空与唐僧

作者: 換一個任冉 | 来源:发表于2017-01-17 16:54 被阅读0次

前几日我的朋友跟我讨论某个话题,讲到了很多人不能区分“事实”与“观点”,我当然是赞同的,因为生活中确实非常多。

但我提醒她,我们如果过分强调由真实数据分析所得的“事实”,完全不去讨论不同人的不同的观点和立场,看不到不同人不同的内心、不同的痛苦,就会像孙悟空一样陷入一种执念,看到“真相”而看不到“心相”。

豆瓣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评价很低,我也觉得小沈阳搞笑的方式非常可笑,但这部电影还是挺有深度的。尤其是观音对孙悟空说的话,就是你孙悟空火眼金睛看到的确实是真相(但这个真相真的就是,万物唯一的实相,或者说这个真相,就是万物的“道”吗?未必是。),而唐僧看到的是“心相”。这句话我粗浅的理解是这样:孙悟空看到的是白骨夫人的“真相”:它是个“妖”;但唐僧看到是白骨夫人心里对人性恶的怨念、绝望,以及绝望中的痛苦折磨,这是所谓“心相”。唐僧要度化的是众生的苦,这是一种大慈大悲。而大部分人都会都理解成为:唐僧凡胎肉眼,只能看到白骨精幻化出来的皮囊。

其实,慈悲如唐僧的这个角色,就是在告诉我们,除了你眼见以外,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真相。人呐,别太自以为是了。

发现没有,现实生活中,人很多的焦虑和不满,正是因为“用自己的对与错,看待别人的错与对”,正是因为看见了太多“事实”(真相)。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能感受到周围的人那种焦虑不安,而我自己因为听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调整到一个比较平和的状态。这一本古老的哲学书,也是在教我们,虚其心、实其腹,学会看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真相”,从而过好自己的人生。我自己的体悟就是,不要过高地要求自己,或者说是过高地要求周围的人,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事实,都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局限于自己的眼界,我们就常常不能宽容别人的不同选择。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曾经的导师也批评中国文化的这种不精确。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认为这不妨碍我们在当中汲取精神力量。正因为中国有这么好的传统文化,我认为是更具超越性的文化,所以我们要对中国的未来是有信心。我们不要停留在对社会现状的失望当中,抵触、焦虑;反而是要让自己,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但愿,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相关文章

  • 悟空与唐僧

    前几日我的朋友跟我讨论某个话题,讲到了很多人不能区分“事实”与“观点”,我当然是赞同的,因为生活中确实非常多。 但...

  • 荒唐读西游

    唐僧与悟空之间的争拗——悟空结果草寇的性命到底是不是“不仁不善”,唐僧因此赶走悟空是不是“背义忘恩”——以佛祖的强...

  • 日新录(9月26日    晴)

    悟空的眼里只分人与妖,唐僧眼里只分善与恶,八戒眼里只分美与丑,沙僧眼里只分对与错。所以悟空有能力,唐僧有境界...

  • 唐僧与孙悟空

    早起看到个很有意思的小视频:为什么没脾气的唐僧领导了暴脾气的孙悟空? 这是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凡事一体两面,但从发...

  • 载入中……

    自从唐僧赶走悟空后,唐僧就遇到妖怪了,唐僧没办法,只好念紧箍咒呼叫悟空回来。 ...

  • 读《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主要内容:那叫喊者正孙悟空。唐僧收悟空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个剪径的强盗,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纵云离开唐僧。观音...

  • 唐僧师徒吟诗(三)

    故事继续编: 唐僧看着孙悟空,说:“悟空,为师碰到一件怪事。且等我慢慢件与你们听。” 三个徒弟坐在唐僧周围,听他讲...

  • 读《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主要内容:唐僧遣悟空去化斋饭。山中妖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 护你周全

    《西游记》中孙悟空三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唐僧已经不信任悟空N次,悟空也挽救了唐僧N条性命,经历各种磨难...

  • 读《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

    主要内容:悟空为医活果树,拜见观音,观音与悟空同来,复活果树。镇元子开人参果会,款待观音、诸仙与唐僧师徒,并与悟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悟空与唐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nm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