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来了远房亲戚,我放学回来看见家里有陌生人,不知道要怎么打招呼,害羞地直接走过去。
身后响起了父母的斥责声:这孩子嘴这么笨,见人也不知道叫。
当时我心里很委屈,我不认识他,我知道怎么叫呀?
莫名其妙挨骂,我气呼呼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摊开书本,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心里恨恨地想,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我要离开这个家。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表情一定是很倔强。
没想到这样的悲剧,几十年后还在我身边重演。
我去拜访朋友,电梯里面偶遇熟人,领着两个孩子出去。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他们,我很高兴地跟家长和两个小宝贝打招呼。
小朋友瞪大眼睛看着我。他的妈妈发话了,不叫阿姨呀!这么没有礼貌。
小朋友嘟着嘴不吭气。
我瞬间特别理解小孩此刻的心理。
叫不叫有这么重要吗?孩子这时候心里面肯定不高兴,啥也没做,无故被批评了一顿。
如果我是妈妈,我会柔声引导孩子,这是阿姨,叫阿姨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噢。
其实,叫不叫也没关系。
反正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斥责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上升到心理学,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作为家长,建议不要遇到事情喜欢先纠错,而是从助人成长的角度,先考虑孩子的感受。
思考孩子究竟想要什么、在乎什么人或什么事。
再通过积极正向的对话方式,来促进孩子做出积极的反应。
不抱怨,不期待,多引导,多鼓励。
我们常听到父母抱怨:“这孩子每次保证得很好,但没几天又恢复了老样了。”
我说:“虽然他没有完全像你希望的那样,但他还是在意你说的话,并且能够有所改变。”
这就强化孩子积极正向的一面。积极面扩大了,消极面自然会缩小。
对孩子说话,多用欣赏和肯定来回应。
如:我真的很欣赏你的勇气。
如:你的朋友们都很认可你刚刚的想法。
如:要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
……
欣赏和肯定一定是实事求是的,而非虚假夸大的。
孩子成长的过程,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被爱被肯定的孩子内心有力量,长大以后,也有能力去爱别人。
愿意我们身为父母,都能通过不断学习,成为一名“学习型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