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课堂
《野望》教学过程

《野望》教学过程

作者: 简篱源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22:53 被阅读0次

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二、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三、文本链接: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

四、诗歌赏析王绩《野望》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品析诗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美丽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却让诗人发出了“相顾无相识”的感慨,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五、写作特点:

1.用白描的手法写景。颔联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由远到近,静动相映,描绘出一幅山家秋晚图。

2.借景抒情。用美丽的秋景和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六、板书总结

相关文章

  • 《野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

  • 《野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

  • 《野望》教学反思

    课前浅层解读了此诗,王绩一改齐梁的倚靡诗风,呈现清新自然的风格,初唐赢得压卷之作的美誉。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课前让学...

  • 《野望》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讲述诗歌画面。 2、体会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徙倚”二字,感受诗歌感...

  • 整合的乐趣

    整合的乐趣 ——《望岳》《春望》整合教学反思 自从新课标实施后,我开始关注整合教学,上次公开课整合《野望》《饮酒》...

  • 野望的红灯区

    1. 野望出生时不叫野望。野望,是野望自己给自己改的名字,当野望拿着崭新的身份证从公安局出来的时候,“野望”这两个...

  • 教学和教学过程

    6.29工程教育基础第八章 课程规划和教学运行虽然是前后相接的两个阶段,但两者息息相关,不可割裂。 教育与教学...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走进诗歌 课前准备 第1次上课前借助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模式,课程网站布置任务各小组成员合作,在网络学习平台...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端午节相关活动的图片,如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囊等等,请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补充...

  • 2021-03-23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初读、析读、品读)、小结、拓展延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野望》教学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oi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