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
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
克伐怨欲不行焉:做人不用那么“使劲”。
克、伐、怨、欲,分别代表了四种不同的状态,“克”就是说一个人好胜心很强,“伐”是指一个人自吹自擂,“怨”则代表一个人总是满腹牢骚,“欲”就是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尽管这四种状态都对人有害无益,但我们成功克服这四件事就能代表我们达到了“仁”的状态吗?孔子给出了否定答案。
孔子认为克服上面这些事只能证明你这个人真难得,你真的有心了,但却并不是仁。因为这是你不断提醒自己、反复克制自己的结果,而“仁”应当是一种从心而发、自在本真的状态。所以说,做人不用那么“使劲”,时刻鞭策自己有可能用力过猛,其实只需要生动活泼地每天好好生活就够了。
推荐书籍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
孔子说:“士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士人了。”
有很多人都喜欢旅游,但有些人也是一步都不想走出自己的家乡,就觉得自己的家在这里,就觉得哪里都没有这里安逸,人就会慢慢地被困住,甚至困死。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孙通逊)
译: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行是自己一个人可以掌控的,而言就是要和别人对话了。祸从口出,所以要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