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阴 深圳
8点,闹钟准时响铃,拿起手机,打开钉钉,算是已上班。
已经在家办公2周,看样子,整个3月都有可能继续线上模式。线上培训系统去年已向IT部移交需求,计划今年开发上线,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未来得及开发,疫情来袭。
原本计划的工作异动,也延期再议。
在家办公的状态当然比不得在公司,加上任务不多,每天只要保持随时在线即可,正式工作不过1小时,全靠自觉。
丈夫也还未正式上班,这也许是我俩这几年单独相处最长的时间,每天的一日三餐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上班时,吃饭都是敷衍了事,这会儿倒是开始好好研究菜谱搭配了,因祸得福,厨艺好似长进不少。
两人闲职在家,每天抽空打一个小时乒乓球,这还是我第一次与他交手,不知对方水平几何,几个回合下来,意外发现原来他才是我真正的对手,都是菜鸟级别,不相上下,乐趣多多。自鸣得意后,被他取笑说,这不过是他故意让我所获。
晨起,窗外一片鸟叫,拉开窗帘,一阵凉风吹来,好不清爽。院子里的榕树,春风一吹,树叶一大片一大片的往下落,枝头新芽攒动。
早餐时,见窗外一奶奶拿着锄头,在仅两平不到的泥土地里刨挖,这情景让我想起家乡的亲人,也在这样安静得只有鸟叫的清晨。
前两天,家乡邻居来深,母亲托他带了一车子的鸡鸭蔬菜,厨房冰箱被塞得满满当当。母亲还嗔怪车子后备箱不够,看她那架势,恨不得把整个菜园都带来。
我从不情愿主动向父母索求,因为不管我提出何种要求,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并超乎想象得做到,这份情,让我愧不敢受。
难以忘记年少镇上求学,一旦天气变凉,父母都会不顾严寒,连夜赶来为我捎送衣裳;周六早起上学补课,为了让我多睡,母亲天不亮便备好早餐与带菜,父亲则推出他的坐骑,只待我起床。
时隔多年,每每回想,热泪盈眶,爱子之深,无以回报,唯有铭记心间。
来深半月有余,心态明显健康放松许多,都市的忙碌繁华,让人渐渐忘记了疫情的可怕,也许比起疫情,现实的生活压力让人更害怕。
虽然疫情的焦虑不再,依然还会关心事态发展,新闻报道说境外的疫情发展已经反超中国,这真不是个好消息。
原以为国内逐渐下降的数字即表胜利在望,不料却向全球化发展,成了人类世界大战,不知此次人类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战胜。
从疫情一开始对于数字攀升的焦虑,到目前每天一篇方方日记下早餐,总归是平和了许多。网上有人抨击方方的文章不够正向,甚至还被删文不少,我深表不解,一名作家以自我的个人视角记录所闻所感,为何会被遭受阻挡。
去年11月买来一本柴静的《看见》,翻看一篇关于2004年“非典”的文章,那年我才上初中,自媒体还没出现,虽然也算亲历者之一,但知之甚少。
如今回想只记得囤盐囤醋囤板蓝根,我迫切的想知道这场让人闻之畏惧的事件真相,那些经历下人的状态与感受,但是很遗憾,不管是图片还是文字,我都没看见。
柴静不是仅仅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调查反思,更是以一名有责任担当的普通人去观察感受,那些对现实场面的记录,不需解释煽情,你自会思考明了。
看到不忍处,抬头望天,悲悯痛心时,暗自庆幸疫情已远,谁料不到1个月,新冠来临!
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刻意掩饰或选择遗忘,并不代表真的没发生,集体沉默吹起的太平泡沫,只会是自欺欺人。
这场关乎十几亿人的战役,尤其是武汉疫情中心,我们每个人都在战场,经历过或多或少的悲欢离合。多年以后,不要回想起来再如“非典”般模棱两可,往事如风。
只有把人当做人,才能真正看到人,才会好好去做人。
历史,不是用来遗忘或粉饰,而是指导我们更好地向前。记录,也不是只有宏大的主题,个人的真实感受,更能引起情感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