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臣企业管理著作连载:并非荒诞的理论——献给雄心勃勃的老板们
十五、别人淘金我卖水
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许多老板都容易犯一哄而起的毛病。就是看到别人赚了钱,自己也跟着干,结果是大家一块倒霉。前几年的彩电生产线一哄而上便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本来中国的彩电消费就是有限的,可以说就是到了今天,中国广大农民还有相当多的家庭是买不起彩电的。所以,每当有风吹草动的时候,也不知有多少生产企业要节节败退。1996年上半年的长虹电视机在国内市场的低价倾销政策便是明显的事实。
那么,作为一个老板,在选择生产或经营项目时,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呢?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似乎可以把这个问题说清楚。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于是,通往加州的路上,挤满了欲一夜暴富的狂热男女。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有一位叫亚米的少年。由于采金的地方是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气候干燥,水源缺乏,有时人们饥渴难耐。而在象征财富的黄金的诱惑之下,又有谁舍得花时间去找水呢?也许灵感之于人生的意义是重大的。亚米看到了这一切。他想:挖了这么多天的金子,连金子的影子也见不着,与其这样,还不如去卖水。于是,亚米放弃了挖金,利用挖金的工具修水池,从远处弄来河水,经过过滤处理,开始向淘金者出售。那些望梅止渴者终于在口干舌燥良久之后,饮上了这上好的"甘露"。当然,不乏有人斥责亚米,千里迢迢来到加州就是为了卖这点水,这辈子你还能发财吗?但是亚米却我行我素,每天坚持卖水。当许许多多的淘金者在经过千淘万漉之后,仍然无望而归之时,亚米却掏"到了6000美金。谈到这些,笔者本身也曾有过亲身的感受。大约是在1991年,我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采访,在当时的上海已经开业的几十个证券营业部中,除了攒动的人流在目不转睛地观看股价显示屏的时候,却有另外的一种风景也十分诱人:那就是股票之外的生意。如存车收费的老太太,卖记事本的,卖冰棍汽水的,卖计算器的,卖香烟的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人的收入与当时的杨百万相比绝对是天壤之别,但与那些在交易部挤了一天反而又赔了钱的股民们相比,"副业工"的收入也是可观的,且又是永不干涸的小溪,潺潺之声不绝,谁知有没有可能变成杨百万呢?
说了这些,是想和老板讲,搞经营是一种理性和务实的选择,绝非是人云亦云。当然,我也不反对一个企业以原子核裂变的速度发财壮大,也希望那些在加州淘金的人们获取的回报远远大于卖水的收入,也希望每个股民都成为杨百万。但是,上帝绝不允许所有的人都拥挤在一条狭窄的路径之中,而是设想了干千万万种不同的发财之道、成功之道。至于哪条道是最佳的选择,每个人、每个老板就要先解剖自己,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择其善者而从之。果如此,上帝是不会瞎眼的。(未完待续)
备注:本书系旧作,1997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