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作者: 捞个一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17:42 被阅读0次

有时候在想,学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幼稚,众所周知,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当然只有学生的学校是不成立的。

因为如果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学习,他们不需要到学校,哪儿都可以学习,马上、厕上和枕上,自古就有。

走向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必然王国,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在学校,而学校除了学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

不用猜,这个角色不是校长,也不是教导主任,而是教师。

和学生对应的是教师,能教而为师,会学而成生。学生和教师是学校里课堂的主人,没有学生的课堂,只是几间空荡荡的教室,教师没有了交流的对象;没有教师的课堂,只剩下手足无措的学生,学生无法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教室里有学生,也需要有教师,可以没有校长,也可以没有教导主任,他们只是为课堂背后服务的,课堂上是学生与教师说了算。

很多的课堂,学生一般说不了,也没有谁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成为彻彻底底的受教育者。为了眼前的分数,为了考试的成绩,为了领导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只有教师说了算,而这时的“教师”也丧失了教学的“主权”,是成绩分数说的算。

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缺乏什么,学生要什么样的生活,要学会怎样的生存,要懂得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这些没有人关心,教师早早地成为学校的代言人,只教书不育人,有量化打分在那儿,教师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量化考核面前只能战战兢兢,没有了“主权”。

所以课堂越来越有悖于常识,教学过程中没有了学生,只是拼死拼活地满堂灌,把学生仅有的兴趣和好奇心都给抹杀了,许多学生给教傻了,教懒惰了,他们只会条件反射地被动接受,机械地获取知识,没有了思考,也没有了独立判断的能力,考试工具就是这样炼成的。

那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当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真正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只是路人,这是从不同方向行走过来的相交直线,先是汇聚,相交,然后渐行渐远,所以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路人”。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能代替学生,课堂上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认清自己的主导作用。

如何去“导”,关键在于“引”,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一路走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兴趣,把学生的潜能引导出来。

学生的心中本来是没有路的,教师引导的多了,也就成了路。知识的掌握,填鸭式的满堂灌,只能是消化不良,或者根本不消化,只重结果的学习是没有出路的,而能走出一条坦途的教学,其关键在于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拨云见日,明确方向,教师就充当着一名引路人。

在引路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渐渐地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确定人生理想的坐标,进入独立自主学习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就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同路人”,虽然给学生“引路”,并不能保证学生能一直沿路走下去,而且有些路还需要适当的调整,有一个“同路人”很重要。

同路人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自己也慢慢地老去。在同路的过程中,品尝路途的坎坷艰辛,化解前行过程中的千难万险,也能欣赏一路美曼的风景,体验成功之后的乐趣。

学生有了“同路人”,心里才会踏实,前行更会珍惜。既然是“同路人”,就要把路让给学生去走,不要害怕学生在路途上跌倒,也不要担心学生会迷路。同路人就是陪伴,提醒,引导,帮助,但绝对不能够替代,更不能包办。

一路前行之后,教师就要学会放手,把他们送给下一站的引路人,继续他们生命的历程,这个时候原来的“引路人”就成为一名“陌路人”,甚至终生不见。

而路的选择权在于学生,教师有给学生选择的建议和指导,一定不能代替,否则的话,学生就会依赖,就会迷失方向,最后没有了教师却发现无路可走,甚至是走投无路。

从“引路”到“同路”,再到“陌路”,教师完成了和学生一段难忘的旅程。这里面有痛苦和快乐,有鲜花和掌声,也有泪水和成就,但更是传承和延续。

最后师生成为“陌路人”,一个是展翅高飞俯瞰广阔的大地,一个是继续下一次的轮回完成从“引路”到“同路”再到“陌路”。

这里教师不是蜡炬成灰,也不是春蚕到死,而是一个不慌不忙的摆渡人,渡己也渡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师和学生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vb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