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如果你是学生,虽然每堂课都听得很认真,作业也都按照要求完成,数学试卷的最后两道大题,偶尔还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解;
如果你是职场人,遇到难题,冥思苦想3个小时,都没想出来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学习方法可能存在问题。这里所说的学习,不光是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更是指增长智慧和本领。
今天,我们为你推荐一本新书《学习究竟是什么》。作者万维钢老师在书中,会告诉你很多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从中选出了10条,带你先睹为快。
01 怎样做读书笔记?
做笔记时,用自己的话写下每一章的逻辑脉络。每一章的逻辑结构如果真写出来也许只有几句话,可是这几句话却常常分布在好几十页之中。你看懂后,不要抄作者的话,要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同时,别忘了写下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不论你的观点和作者是相同还是相反,记下你自己的观点和评论都很重要。
02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
你应该为每个学科准备一个笔记本,根据自己的思路划分章节和专题,用自己的语言整理好自己关注的要点、心得和应用技巧。
最好从学习一开始就有所规划。比如你要学习物理,就先列出这门学科有哪些要点和问题。再问自己,你想得到什么?是知道相对论的公式,还是知道它是怎么被提出的?给自己列一个教学大纲。这能让你发现系统的漏洞,然后想办法弥补。
03 怎么找值得看的好书?
三个方法:看推荐、看书评、看作者。
看推荐最简单。像我自己,几乎所有英文书都在亚马逊买,它的推荐算法很不错。专业一点,看主流媒体的书评,比如《纽约书评》《纽约客》《经济学人》等。
最高级的是跟踪作者。你要知道在世的、有想法还很能写的人都有谁,比如纳西姆· 塔勒布、戴维· 布鲁克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他们刚出了什么书、正在写什么,读多了就会注意到。
04 怎样管理信息?
人脑应该是用来想事的,不是用来记事的。把记事的工作都交给外部工具吧。
我个人选的是Evernote。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我会第一时间存在Evernote里,然后进行分类管理。在一条笔记中,还可以插入另一条笔记的链接。比如,想写篇文章解释现代社会的贫富差距,遇到相关的素材,就把笔记链接记下来汇总。
Evernote还能通过算法,自动发现一条笔记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把想法寄存在外部工具里,让计算机帮你建立连接。
05 记东西怎么记得更牢?
除了“记忆曲线”法,还有一种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遍,这是实践。
而且,经常测试是一个很好的提取记忆的手段,也能帮你记得更牢。
06 如何达到心流状态?
做任何事都有“简单、合适、难”三种状态,想达到心流,要超过合适,到有一点难、又不太难的状态。
如果挑战大大低于你的水平,你会觉得很无聊;如果挑战大大超出水平,你会感到焦虑;而如果难度只略微超过一点,你一开始可能有点懵,但调动起全力正好能解决,就容易进入心流体验。
07 怎样通过生活小细节,提升创造力?
创造力并不完全等于天赋,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来提升它。
你可以找个不需要“费脑子”的事情做,比如织毛衣、摆弄花草、散步之类的重复机械性活动,让大脑放松来到“闲置状态”。这时,大脑会重新发掘过去的记忆,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畅想,并把不同的想法连接起来。此时就很容易“灵光一闪”。
08 怎么把学会的知识,真正灵活运用?
如果想在碰到真实问题时,立马找到该用什么知识应对,那你平时需要混合练习。
美国海军防空兵就这么做过:将学员分成两组,第一组每次只教一个套路,然后当天只练它。第二组每天教一个套路,但各种套路混着练。结业大比武中,第二组击溃了第一组,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情况下应该选用什么套路。
所以你也要一开始就混着练。比如解方程的时候,不能学了一个套路,就只用它,不然以后碰到复杂的综合题,不容易临场判断用哪个解法。
09 什么才叫真正的“刻意练习”?
这个词你一定听过很多次了,但想达到真正的“刻意练习”,必须要做到这两点:
第一,只在“学习区”练习。比如看书,如果这本书的内容与你原有的观念不符,而思考之后能够理解、接受,那它就在学习区内。看不懂或者全知道,都不在学习区。
第二,练习过程中,必须随时获得有效反馈。比如弹钢琴,有老师在一旁告诉你哪里弹得好、哪里要改进才有用,自己单独弹往往没有进步。
10 学习人文学科,关键要学什么?
一开始,我们要学的是“记住事实”。哪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个皇帝做了什么。然后,要学习“他人的观点”,比如对太平天国运动,各位名家都是怎么评价的。
最重要的,是“学研究方法”。比如想了解一个历史事件,要考察当时的原始材料,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才是真正值钱的技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