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一种能改变某些人或事物的信息,这既包括了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方式,又包括了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或机构)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我们可以凭借这种感觉理解知识,并将知识定义为一种增强实体有效行为能力的合理信念。我觉得笑来老师对知识的定义最清晰,所谓的知识就是能指导你做出更好的决策,长期来看,能给你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2.什么是信息?
在维基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信息是一个科学术语,其定义不统一,是由它的极端复杂性决定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为六何法(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及如何(How))。信息的表现形式多不胜数:声音、图片、温度、体积、颜色……信息的类别也不计其数:电子信息、财经信息、天气信息、生物信息……
3.如何把信息内化成个人知识
知识是由对信息的鉴别、判断而产生的,知识是鉴别过的信息。一个人拥有信息,是不是就拥有了知识呢?答案是否定的。
想要拥有知识需要经历三步:第一步,找到客观数据的真实来源;第二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信息;第三步,做出个人判断与鉴别,最终形成个人的相关知识。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你才可以讨论并拥有知识。
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回到知识的定义中所提到的“知识是属于个体的”内涵。知识与事实、程序、概念、解释、思想、观察和判断有关。
一些人喜欢转述别人的观点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在大部分时间里,你都依赖这样的表述方式,那么说明你还没有掌握知识,还没有学会将数据内化成个人的信息,那么就不具备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拥有真正的知识对个人而言不是容易的事情。搜索引擎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海量数据,也使加工海量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个人内化,我们就依然是知识匮乏的人。而在知识时代,知识匮乏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例如,一些人把别人的知识当成自己的知识,而事实上,别人的知识只是你的信息,你必须对别人的知识做出鉴别和判断并进行转化,而后这些信息才会变成你的知识。
所以,知识最重要的特征是个人化。检验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能否把其他人的信息和知识变成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