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作者: Fwx烟雨倾城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20:00 被阅读0次

[先秦]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笑”在原文中显然有“讥笑”之意。至于该不该“笑”,也可以从多方面看。

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为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但若从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 为什么要“笑”他呢?

“孔子不能决”告诉人们,做人就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孔子不能决”还告诉我们,孔子那样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而不妄加决断,正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而两小儿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也可以从两小儿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结果自然就不一致;

说明他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具有多元化思维;同时他们也具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本文同样深刻阐述了“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相关文章

  • 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斗

    孔子东游, 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

  • 学篆|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 两小儿辩斗 先秦 ·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

  •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

  • 两小儿辩日

    刚刚发下来的阅读材料中谈到了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中都学过,孔子最终解答不了两个小孩的问题,记得当时的...

  • 两小儿辩日

    A"很多时候,身边有些朋友,他们想要抓很多信息、知识等等,而且最好是有人总结好的,哪些是段落大意、哪些是中心思想,...

  • 两小儿辩日

    这是我讲给孙子们听的故事。 那年,齐国开始使用铁犁,农田开了很多,犁地用牛,孩子解放。齐国没有仗打,土围子里都是野...

  • 两小儿辩日

    【先秦】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

  • 两小儿辩日

    马蹄踏在土路上,发出“吱吱”的声音。一位灰白了鬓的老人,在马上仰头,看了看那炙热的骄阳,轻轻的叹了口气。远处,隐隐...

  • 两小儿辩日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文言文,名叫《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说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两...

  •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小儿辩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hs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