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哲学

作者: 踽踽独行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22:44 被阅读5次

    以前了解孔子都是从《论语》中,或者是从历史课本中,可以说对于孔子的了解是比较少的,今天读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感觉孔子确实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哲学家。

    孔子的成就是历史潮流中的众多偶然因素形成的必然

    孔子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能够在经历里数千年的历史的洗刷而仍然活跃在我们当代的思想价值体系之中,是有着必然的历史的因素。当然就横向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来说,孔子的思想又是众多的偶然因素的集合。

    从偶然因素上来说,孔子是一个不得志的人,故而孔子在周游列国不得志之后,会把自己的志得不到实现归结于“命”,这是其一。孔子有恰好的提出适合中国文化传承的仁的思想。无论是中国的三皇思想的文化底蕴,还是五帝思想的人文价值,都是孔子的仁的思想一个很好的积淀。而孔子又恰好地选择了这些因素,这是其二。孔子能够在历史的潮流中一直得到传承而没有断绝,这也是一种偶然,这是其三。这三点偶然的因素是我对于孔子思想能够得以传承的偶然因素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偶然的因素中是有着必然的因素的存在的。

    从必然因素上来说,孔子有着继往开来的观念结构。在孔子的观念结构中存在这样两对概念,一对是自然之天和价值之天,而无论是自然之天还是价值之天,天的人格神色彩已经逐渐的淡化。这就涉及到了第二对概念那就是时命和天命。无论是时命还是天命,孔子认为都是存在的,对于时命和天命的关系,孔子以为自己的不得志是由于时命的原因,时命是有好坏的,但是天命则不是这样的,天命是公正的,天命被赋予了道德和价值的品格。时命为盲目的,但是天命则是有目的的指向的。时命构成人为的一种限制,而天命则成为人的价值信念的终极源头。孔子虽然承认时命,但是孔子也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建立了仁的体系,孔子的仁具有情感性、普遍性、族群本位性。这是孔子仁的特征,除此之外,孔子的思想体系还有一个更为鲜明的品质就是实践性。孔子更加重视仁的践行,而不是理论的构建,这一点对于孔子的仁的思想来说是极其珍贵的。正因为孔子重视仁的践行,所以才会有诸多的关于仁的提法。

    孔子的道德哲学与治国之道

    为仁由己是孔子的道德哲学,仁是道德的基本意识,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道德责任的意识,道德自律的意识,道德义务的意识。孔子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则分为三类,一是亲属关系的处理,一是一般人际关系的处理,一是最高的道德要求与道德规范即中庸的思想。孔子的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有三个方面,一是求知于己,二是笃信好学,三是躬行实践。孔子的治国方针是道之以德,道之以礼。但是孔子也不是绝对的反驳道之以政和刑。孔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治的领导方式以及修己以安百姓的治国目的。

    孔子的思想价值是巨大的,最为重要的就是由仁而开出的内圣外王之学,给后学留下了两条发展的路径。另外孔子塑造的理想人格构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的最高的追求。“孔颜乐处的精神风貌无疑导源于坚执宗教性操守特有的乐观性和理性冷静面对世事变迁而显呈的洒脱性”。

    文章观点引自《新编中国哲学史》,同时加上作者的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hx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