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举与圣学

科举与圣学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22-12-09 06:39 被阅读0次

第9天(2022-12-9)科举与圣学

        自宋学开始,就有两种选择,要么读书求科第,要么志在圣贤。宋朝大儒程颐程颢兄弟,曾经也参加科举考试,后来放弃科举之路,一门心思钻研圣学,这对后世读书人影响还是很大。其实,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大部分寒门子弟,全靠读书求科第以实现阶层的跨越。阳明的家庭背景不一样,出生于世代读书人之家,关键是父亲龙山公还是状元,他通过读书改变阶层的压力没有其他人紧迫,相反,阳明更加超脱,更加把重心放在读书志在圣贤上,其所考虑的维度比起那些一门心思求科第考功名的更加要高几个维度,他对妻弟诸用明两个孩子,年龄不过十一二岁,就可以参加考试表示担忧,觉得年龄实在太小,知识积累还远远不够,就开始求表现,求功名,如此功利心是非常有害的,目前这个年龄一定要默默地沉下心钻研学问才对。阳明自己也参加好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但是阳明对于这件事丝毫没有得失心,并不影响他的求学问道,后来终于考上进士,阳明之所以要考科举,主要动机就是利用科举考试,获得朝廷资源,获得管理社会造福社会的机会,否则脱离科举,一门心思追求圣学,就会散失利用行政资源服务社会的机会。

          所以,在阳明看来,科举与圣学并非矛盾,并非水火不容,关键看自己参加科举的动机与初心,初心是为了造福社会服务社会,不是为了获得个人升官发财谋求私利的工具,而是利用科举所获得的行政资源去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社会,造福百姓的机会,这也是儒家成圣成贤的最大的实践和修炼。

《王阳明大传》余超林解读之9: 科举与圣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举与圣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io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