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的年俗(一)

作者: nie2016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09:00 被阅读88次
老黄的年俗(一)

      我老家过年的习俗非常多,要说来,从腊八开始有很多讲究,一直讲究到正月十五以后。在我的记忆里过年的最后一个讲究是“正月十六日,骡马闲一日”,意思是这一天人们都要休息一天。

        估计在先辈那里日日有讲究,天天有说法。其实也是说在嘴上的多,付诸行动的少。年年不变的必须坚持做的也就那么几件大事。

        头一件是贴春联。年三十午后,家家户户都开始贴对联,这个时候满村子就有了“总把新桃换旧副”的喜气。说到对联我特别反感印刷的,印刷的对联虽然花里胡哨,似乎很好看。但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了买来的印刷对联,那种过年的喜庆气息就大打折扣了。我总是觉得印刷的对联新的和旧的没有区别。我小时候,到了腊月二十八九三十,满村子的人都拿着红纸找村子上会写字的先生写春联就是年味浓浓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早几年回老家过年,我这个半吊子先生家也曾门庭若市,挤满了写对联的邻里乡党。也有过“我才有用”的满足感。而今,我对印刷的春联有抵触情绪,也许是它剥夺了我的那点引以为荣的自豪感。小时候,家家户户门上贴了自家的或村子上的先生写的春联,那种过年的感觉就特别的亲切。

        第二件是上坟祭祖请神。贴好了对联,就该上坟敬先人。年三十的祭祖仪式是我老家祭祖习俗中规模最大的。下午四五点钟,本家的人都约到一起,大人们领着小孩子,端上供品,拿上烧纸,放着鞭炮,浩浩荡荡的去上坟祭祖。过程倒是简单:烧纸、磕头、奠供品、放炮。然后就欢欢笑笑各回各家。

        回家后,就要把先人的灵位搬出来放到供桌上,然后烧香、磕头、划标。算是请先人回家过年了。

        第三件是装仓熬寿。也就是今天人们说的年夜饭。一般这天晚饭要煮肉,这顿饭一定要吃饱,也就是把仓装满的意思。仓装满了,一年就不会饿肚子了。装仓完毕,男人们喝酒打牌,孩子们放炮玩耍,女人们多围坐在热炕上包饺子,开始熬寿。也就是年三十尽量睡的晚一点或者不睡就会长寿。

相关文章

  • 老黄的年俗(一)

    我老家过年的习俗非常多,要说来,从腊八开始有很多讲究,一直讲究到正月十五以后。在我的记忆里过年的最后一个讲...

  • 教育家老黄的年俗(二)

    第四个年俗要说说燎天蓬。年三十要熬寿,不能早早睡觉,初一早上又要早起,燎天蓬各家都争先恐后的赶早。燎天蓬的...

  • 老黄呀老黄

    老黄,一米八几的大个,皮肤略黑,双眼皮,眼睛又大又圆。已到了古稀的年纪,岁月的痕迹爬满脸庞,腰背也不再挺拔,步伐有...

  • 年俗(一)

    前几天是大年三十,也是人生中第一次不和父母一起过年。 一桌饭菜,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却意外吃得很撑,同行的小姑娘说我...

  • 中国诗肖像第十八季入围参选人058

    西江月 邀请 文/路永寿 一曲红尘易老,百年俗事难熬。 镜中霜发满...

  • 老黄

    今天老黄心情好,厂子里过了个大单,老板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千块奖金,老黄经过“福源烧肉”的时候,搬了个马扎,要了两瓶啤...

  • 老黄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 老黄

    1. 老黄的小店开张那天,正赶上小城的一场暴雨。 他准备的那些几千或一万响炮仗统统化作了失效的液体炸弹;录音机大喇...

  • 老黄

    我和老黄一样,迟早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幸好,我们都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体验了这多元的世界。 一身金黄色的绒毛,两只小耳...

  • 老黄

    唐田街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位老黄,这位老黄也不知什么来历,只是在小镇的人民清晨醒来的时刻,街道的角落里就蜷缩着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黄的年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lr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