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一)

作者: 53d2378cae6f | 来源:发表于2018-02-20 12:31 被阅读79次
    年俗(一)

    前几天是大年三十,也是人生中第一次不和父母一起过年。

    一桌饭菜,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却意外吃得很撑,同行的小姑娘说我这是老了,我承认。饺子是最后上的,可惜口感一般,以前在家的时候也没有觉得母亲包的饺子有多好吃,可现在却意外想念地慌了。

    所幸还有几样小菜做的颇和我心意,再加上除夕那天久雨初晴,这年过得还是比想象中的舒服不少。

    今年的年夜饭对我来说,陌生地有些不知所措,远不似小时候!

    小时候,大年三十这一天从早忙到晚!

    早晨一睁眼,简单吃些早饭,便要准备去煮用来贴对联的浆糊了,就是那种加水加面,小火慢煮直到熬成糊糊状,熬多了狗吃,熬少了狗没得吃的浆糊。

    贴对联并不是一件轻体力的工作,最起码在我家不是。

    除了贴堂屋和厨房的对联外,还要贴门神,贴福字,贴灶王爷,贴老天爷,贴出门见喜,贴满园春色,贴出入平安。

    除了这些之外,母亲这每年还都会买一个超大的福字,大到我伸出双手都展不开。每次要贴这个大福字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恨不得在墙上永远的画一个福字。

    每次买这个大福字,商家就会送很多巴掌大的小福字,贴这些儿子版的福字是妹妹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可以满院子地到处跑,看哪顺眼就贴一个,看哪儿不顺眼也可以贴一个。

    以前大门的对联也是要用浆糊来贴的,后来买的大门对联越来越高,越来越宽,用的浆糊也越来越多,便换用胶带了。

    贴完对联,便要准备用来送村里老人的饭菜了

    说到给村子里老人送饭菜,我长这么大还没听说过其他地方也有这个传统。

    一开始大家只是送一碗菜,一般会是丸子,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活,能送一碗丸子表表心意依然是不错的了。

    后来,村子里的人们腰包渐鼓,只是丸子仿佛不能将各位的拳拳孝心表达的淋漓尽致了,所以便开始加码了,你送烤鸡我便送水煮鱼,他今年送了两封糕点果子,那我下年就送四封,也全然不管村中老人是不是吃得完。

    后来随着光景继续变好,人也越来越懒,已经不想再大费周折地熬菜了,便只送些糕点果子,像我家便是每位长辈家两封糕点果子。

    把所有的糕点装到一个袋子里,我和妹妹便一同出发,每到一家,从袋子里取出两封,然后把袋子放在门外,我和妹妹一人一包,摆好春节特有的热情洋溢的笑容,义无反顾地冲击长辈家中。

    为什么要用义无反顾这个词,因为要把这两封果子完完全全地放到长辈家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当我和妹妹一进门,长辈们就像被打开了某个开关,一个个变得异常生猛,好似被下达了死守阵地的士兵一般,坚持只要一封果子,剩下额一封要给我兄妹两儿退回去。

    就好像谁家收了全部的孝敬礼品,将来会被剥夺去村头跳广场舞的权力一般,真是好生吓人!

    妹妹出生之前,村中的长辈我要送的有六七家,后来慢慢变成了五家,直到上年,只有四家了。

    给村中老人送完糕点,简单吃些午饭,就要开始准备包饺子了。

    我家的年夜饭节奏一般是:母亲做陷,父亲擀皮,两人忙完后去打麻将,而我负责去祖坟请先祖们回家过年,吃个团圆饭!

    可能是因为靠近孔孟之乡的缘故吧,感觉过年的时候讲究也格外的多。

    太阳初落,家中堂哥就会去家中喊我一起去祖坟,带上之前叠好的元宝纸钱、几束香和几挂鞭炮,一家子便浩浩荡荡地往村东头的祖坟地走去。

    一路上,人来人往,许多都是一年才能见到一次的人儿,点头致意,递烟寒暄,问问这一年过得如何,最后错身而过,挥手告别,期待着下一年的再次相遇。

    每次和一位一年未见的小伙伴聊几句再分离,我都会有些出戏,我这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在他那儿就成了短短不到一分钟的对话,也是每当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别人怎么看我,看我哪些地方。

    无人关心你的四六级考了多少分,无人关心你觉得挺自豪的数学建模全国二等奖,也无人关心你自己小说的坑填没填,写了多少字了,构思了没有。

    只有那几句可以背下来的固定解题思路:

    你胖了/瘦了,你结婚没/对象呢,你一月多少钱/什么时候毕业?

    每一次走这一路感觉都是在走自己的前半生。

    到了祖坟地后,我们一行人二话不说先砰砰砰磕几个头,然后便自报家门,这是必然的,否则祖先们不知道你是谁怎么放心跟你走,万一跟错人了,岂不是要被下面的老友笑话。

    老爷爷,我是您的重孙二狗子啊,过年啦,跟重孙子我一块儿回家吃饺子啦。

    完事后,一行人有的去点元宝和纸钱,有的在每个坟前点三根香,有的人放鞭炮(我对这个放鞭炮一直不是很理解,这么吵也不怕吓着老祖宗们了),而我一般都是那个放鞭炮的。

    做完这些后,众人再磕过一场,每人再点一只香,拿着香回家。意思是让祖先们闻着香火气息跟我们回家,关于这个香也是有说道的,在回家之前,这个香是千万千万不能断,负责老祖宗闻不到香火,找不着家,那罪过可就大了。

    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些祖坟离得近还好,三分钟到家了。可像我们这种,祖坟在村子里排名第二远,每次拿香往回走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敢慢走,怕香不到家就灭了;也不敢走快,怕香断在半路上,罪过更大。

    已知距离不变,速度不变,求如何缩小时间?看似无解,只好在香上做文章,买香的时候只挑长的粗的买,虽说问题解决了,但总感觉怪怪的。

    直到有一年,有一户人家成为了变革的第一人,没错就是祖坟距离第一远的那户人家,他们骑着自行车去接老祖宗回家了。

    邓爷爷说的果真没有错:科技,唯有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自此之后,百花齐放,电动车,轿车都奔驰在了那条不算宽的小路上,一副全民奔小康的和谐画面。

    你电动车起这么快,就不怕老祖宗坐不稳掉下来啊?

    到家后,插香入供桌,低头拜先祖,再磕过长长的一场,方可回家吃年夜饭。

    等父母下饺子,等妹妹开电视,等朱军念台词,等贾玲演小品,等这个每年看脸都尴但还是每年都看得春晚。

    今年除夕夜没看春晚,着实有些想得慌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85后赵小赵:你们的风俗真特别!拿香请祖宗,我觉得很特别!但请原谅,我忍不住笑了!

      本文标题:年俗(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pp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