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

作者: 梅香书宛 | 来源:发表于2016-09-30 08:57 被阅读152次

    提到尧舜禹,你可能比较熟悉的是禹,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过。其实尧舜的故事也很精彩,各种史料记载也很多,《千字文》中“推位让国,有虞陶唐”说的就是唐尧和虞舜的“禅让”制。

    关于尧舜禹的历史,更多的是文献记载,没有考古发掘,因此在许多方面,说法也是五花八门。比如说尧的出生地,我感觉全国各地都在抢,咱们安徽也不例外,安徽东至县内,有一座山,叫历山(你小时候,爸爸还带我们去爬过)。据说尧就在那耕过地,这地方也被命名为“尧耕地”。东至县城最大的镇叫“尧渡镇”,也是因为尧在此地“渡河而过”而得名,你和爸爸作为东至人有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呢?

    尧是一代圣君,三皇五帝之一,当他年迈时,并没有打算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丹朱,他认为丹朱不贤,他想找一个有贤能的人继承帝位。这时候,他听说东夷(舜所在的部落,尧所在的部落叫华夏)有一个小伙子,为人不错,也很能干。于是,尧就想好好考察他,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他。真是够大方的。

    这个小伙子就是舜,大家为什么都说他为人不错呢?原来是他很孝顺。事情是这样的,舜有一个老糊涂的爸爸,一个坏后妈(我估计是千古第一坏后妈),一个坏弟弟。他们千方百计陷害舜,舜都一一逃脱,化险为夷。据说有一次,舜到谷仓顶上修屋顶,他们便在下面放火,那个时候可是茅草屋,一点就着。幸好舜带了两个斗笠,他一手拿一个,像跳降落伞那样跳了下来,我估计那时候的草房子也不高,不拿斗笠也能跳下来。还有一次,他们剩舜去井下挖井,就往井里填土,想活埋了舜,舜呢,见招拆招,从井下挖地道走了。虽然这些人很坏,但舜每次都不跟他们计较,依然对父母很孝顺,对弟弟很照顾。舜不仅孝顺,为人好,也很能干,还是烧窑制陶的高手,大家都愿意跟随他,他住的地方,三年便能成为一个小村落。后来,舜还成为《二十四孝》之首,我估计中国古代帝王“以孝治天下”也是从舜这儿开始的。

    不过话说回来,能找个像舜这样的女婿也不错。据说当时的习俗是抢婚,抢婚的场面可热闹啦。一群姑娘在前面跑,小伙子们骑着马跟在后面追,看上哪个姑娘,只要能把这个姑娘抢上马,这姑娘便是自己的媳妇儿了。姑娘们也可以不上马,只要有本事把小伙子们拉下马,那么婚后姑娘就能当家作主,小伙子事事都得听他的。据说当时,女英调皮,和姐姐商量着要把舜拉下马,所以当舜拉她的时候,她死活都不肯上马,正当舜觉得奇怪的时候,女英差点被别人抢了去,还好最终姐妹俩都上了舜的马。

    后来舜果然不负重望,勤勤恳恳,将天下治理的越来越好,那时候还称不上是国家,但是舜和他的同事们,在法律、度量、货币、文化、农业、商业等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后来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那个时期,人们要克服很多的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是最可怕的。都说大禹治水,其实治水的不仅有禹,还有他爹,更准确的说,整个尧舜禹时期,大家都在治水,只不过禹和他爹治水比较有名,所以流传下来的治水故事就是他们爷儿俩的了。禹的老爹叫鲧,他治水的方法是堵,结果越堵水灾越大,鲧也因治水不利被处罚。后来轮到禹治水,他先考察了中国的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决定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最终解决了水灾问题。也因为禹治水有功,舜便将帝位传给了他。我们现在常告诫人们,遇事情不能堵,而要因势利导,其实就是从这儿来的。我想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反过来又促进了大禹治水故事的传播。

    不过后来,禹老了之后,并没有将帝位传给他人,而是传给了他的儿子——启。从此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禅让”制就此结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尧舜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ml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