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澄怀说酒事丨重阳节与菊花酒

澄怀说酒事丨重阳节与菊花酒

作者: 澄怀本味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1:04 被阅读28次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九为阳数,两阳相重,故日重阳:两九相重、所以叫重九。正如魏文帝曹丕给太傅钟繇的信中说的:“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究竟起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至少在秦汉之际,已有“重阳”之名,楚辞《远游》有“集重阳手帝官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的“重阳”,还不是个节日,只是九月九日的意思。不过,大约在战国时期已有登高、赏菊的习俗,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说:“齐景公始为登高”,屈原《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落英就是初,初开的菊花。但是登高、赏菊和重阳节有何关系,史无明文。

    根据史料记载,至西汉时,重阳节已成固定节日,增添了佩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内容。《事物纪原》有这样一段记载:

    菊酒,《西京杂记》曰:“成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妾,说在官内时,九月九目佩莱萸,食蓬怦,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续齐谐记》曰: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盛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

    汉代的桓景听了老师兼神仙费长房的话,在农历九月九日全家出动,将茱萸盛于绢囊中,登高山,饮菊花酒,终于逃过了一场数难。看来,重阳节原本也是个灾日,登高,茱英,饮菊花酒的目的,是为了避灾被祸。自此以后,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延续至今不衰。

    重阳节饮酒的故事,以“孟嘉落帽”最为著名。孟嘉是东晋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大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少年即才学过人,是当时的一个大名士。有一年重阳,大将军桓温在龙山(今安徽当涂一带)宴请僚佐宾客,这是一次正规的宴会,人家都穿得十分庄重,着戎装,戴官帽,盂嘉也不例外。正当他们酒后耳热,诗兴大发之际,一阵风刮来,把孟嘉的官帽吹落。孟嘉兴致正浓,与众人为文酬答,饮酒赋诗,丝毫未觉官帽落地。中国是个很讲究冠冕风度的礼仪之邦,孔子的高足子路曾经说过:“君子死,冠不可免。”也就是宇可掉脑袋,也不可掉官帽。桓温看到这一情况,乘孟嘉上厕所之机,命令一个叫孙盛的官员将子取放在孟嘉的座位上,并写了一篇文章嘲笑孟嘉。孟嘉回来一看,才明白自已出洋相了,但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马上逞兴写了篇应答文章,文词俊雅,挽回了面子,桓温和众僚佐无不叹服。

    从此,“孟嘉落帽”就成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形容文人学士不拘小节,风度潇酒,纵情诗文的神态。李白对这位先辈十分饮佩,写《九日》云:“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辛弃疾在《念奴娇》词中也说:“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他们用的都是这个典故。

    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颜色不老”,“令头不白”,“轻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釀制菊花酒。

    澄怀九姑娘小结:历代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则用“甘菊花痕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清代是用白酒没演药材,再采用提取的方法酿制。因此,从清代开始,所制的菊花酒,就称之为“菊花白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澄怀说酒事丨重阳节与菊花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nb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