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歌谣的歌谣藏着童话的影子,孩子的孩子该要飞往哪去……”我上高三那年,《北京东路的日子》这首歌火遍了大江南北,曾经以为这首歌唱的是别人的青春,也不曾想到,我们会在北京东路度过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四年青春。
那一年,我们开学了。2016年的秋季,我们拖着行囊,从不同的城镇纷至沓来。路过多少盏亮眼的红绿灯,走过多少条不约而同的柏油路,看过多少个步履不停的旅途者。最后,来到南大科院,然后,我们的人生从此有了交集。
这一年,我们毕业了。2020年的夏季,和往常一样,云很薄,风很轻,这次依旧拖着行李,只是上一次是走进来,这一次是走出去。我们即将分别,独自浪在国内国外不同的地点和城市。4年前站在门口感慨万千:“这特么就是大学啊”。4年后站在门口依旧如此,只是没有了少年般的刚硬、血性、横冲直撞,多了一点成熟、沉重、老成干练。但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对时间破口大骂:“大学就特么这样结束了啊”。穿上学士服的那一天,你我都带着昨日的徽章,多年的好友道不完那些没有营养的话,曾经看不顺眼的男同学都彼此握手拥抱,互道一声:“未来别来无恙”。最让自己痛到叹息的女同学,抱到最后一个的你,多希望沉默曾经发声:让我们谈一场孩子般的恋爱。
如果现实会有时光机或者任意门,多希望再去认真经历一遍属于自己青春岁月的科院。于是眼睛一闭,拥有时光逆转的任意门打开了:早上习惯地在阳台刷牙,窗外的晨曦总让楼下的小道和树木流光溢彩,老旧的单车依旧陈设在两旁。可爱又迷人的情人湖畔,曾经来来往往的有情人也曲终人散,取而代之的是朗朗书声响起。南区主干道的热闹早已不在,有的只是道旁两侧的绿树成荫,还有行色匆匆的科院儿。
习惯性地穿过青苑小巷,每一家窗口的名字都带着浓浓的区域性味道,来自四面八方的麻辣烫,南昌的瓦罐汤,湖北的酱香饼,成都的担担面,福建沙县的饺子……曾经发誓要全部都吃上一遍,也确实都尝遍了,毕业时还换来一身肥膘。我们曾经还在青苑草坪谈论着社团组织的策划,嚷嚷着要喝奶茶和拼狼人杀。
南昌的天气,总是半面阴晴,早上还晒着被子,下午的鞋子就湿得像块海绵。宿舍旁的狭窄小道,这里的外卖小哥每天来来回回千百次,等外卖的人在等送外卖的人,送外卖的人在等领外卖的人。曾经并不提倡的一种行为,现在却成为了一种万人追捧的时尚,庆幸着以为这次人会比较少,却发现自己也是行为中的那一个人。
再漂泊一次南大科院,走进教室,半吊子的风扇缓缓在转,隔着纱窗的知了格外大声,老师讲的课有些无味,但眼神还是燃着火。科院最高的建筑当属图书馆了,偌大的图书馆像座冰山,嘴角泛起的微笑在像一抹阳光,让焦躁的心,好安静。曾经这里混迹着无数的书本和卷子,最后一群人才读懂寂寞孤独的寻常。书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毕业后的落魄窘相,不禁发出一声叹息:再给我一次重返校园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学习。
北京东路339号旁的永人村,沿着街道的店家,醉酒的人儿说还要劈酒,酒喝到七分,却又惆怅地谈起人生和理想。最狂妄的时候,刚好你在身边,互搭着肩压着马路线,一起走过无穷的地点和岁月。南昌街头流浪的免费共享单车络绎不绝,这座城市最美的样子,也就是霓虹灯下来往来往的行人。夜跑时看过整座城市慢慢暗下来的灯光,也在这里看过静悄悄的夜晚躺入大地怀抱。回到宿舍,等待23点的断电,忽明忽暗的手机屏幕下,晚安不了的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然后整座科院闭上双眼,进入夜眠。晚安,北京东路339号。
愿我们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少年。这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在这里沉沦,也在这里屹立不倒。走出科院,回到现实,未来不忘,必有回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祝每一个科院学子,永远是少年,永远都热泪盈眶。数祖国风流人物,还看我今朝科院学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