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的颜延之说:“观书贵要,观要贵博,博而知要,万流可一。”这是说读书要在大量知识之中得到精要。
唐代的刘禹锡说:“观书者当观其意,慕贤者当慕其心”,是说读书要读出意味,把对贤人的仰慕变为对贤人的深知。
宋代的朱熹更传授机宜:“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更是说读了书不但要产生古文的语感,更要吸收前人的义理、道德。
章太炎先生多次说,要用语言文字和历史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那恐怕绝大部分也是要从读书得来的。这些关于阅读质量的话,对当前社会存在的附庸风雅“假阅读”、精神贫乏“ 浅阅读”,实在是一声棒喝。
读书实在重要,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读书风气,不但可以让大家从过盛的娱乐中清醒过来,沉静下来;而且可以改变风尚,提升全民的素养和社会道德面貌。
世事烦乱,生活节奏如驰如风,当人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稍稍喘一口气的时候,如果更多的人不去选择卡拉OK的喧嚣,奇装异服的纷乱,犬马声色的刺激,盛宴饕餮的醉饱,而去选择安静地坐在灯下拿起一本使自己兴趣盎然的古书,和前人对话,扩大眼界,体验崇高。
那么,渐渐地,经过准确注释解读的文言文成为更多人轻松、自然就能读懂的语言,读古书成为更多人的爱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阅读流人人们的心田。
随之而来的是对自己民族和国家的自信心油然而生,“中国特色”“道德重建”再也不是空话。真的希望,这一天早早到来。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说:“夫缀文 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
意思是说: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读者通过语言来体验作者之所想。能够读懂语言,就能把握思想。作者和读者无法谋面,但能交心,不要嫌别人的说法太深,而要担心自己的见识肤浅。在“浅阅读”盛行的时候,这段话堪为阅读者、鉴赏者和出版者的座右铭。
摘录自王宁的《古代典籍与深度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