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68239/e66d756b0287718c.jpg)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选择吃什么,每个人的嗜好不同,“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
“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林语堂先生的这句读书感悟,深以为然。
年少时,读鲁迅,读红楼,理解不深感触很少,甚至对一些人物颇有微词。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才顿觉作品的精彩与深意。
可见,人与书的际遇,也分时间早晚。当一个人的思想和经验还没有达到阅读一本杰作的程度时,那本杰作只会留下不好的滋味。
人在读书中,遇到那个“一见倾心”的作者,读到心灵相似,心意相通的内容时,那种畅快,妙不可言。
苏东坡说,当他第一次读庄子的文章时,他觉得他自从幼年时代起似乎就一直在想着同样的事情,抱着同样的观念。
伊里奥特(GeorgeEliot)说她第一次读到卢骚的作品时,好像受了电流的震击一样。
这种隔空对话,遇到灵魂相似的知己的滋味,让人难以忘怀。
犹如遇到心仪之人,就愈加想多了解一些,于是把相关的书籍全都找来读,为书中的思想所吸引,在阅读中吸收消化。
犹如一心浸润在书中知己的怀抱中,不知疲倦地获取着慰藉灵魂的食粮。
随着时间流逝,视为知己的书籍和作者也在发生着变化,也许会碰到很多个知己,而把这些知己思想参悟融入精神世界后,会外化在形象气质中。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当一些中年男女只会卖弄风情,醉心于皮囊享乐时,请问,你找到那个灵魂契合的知己了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