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语音写作已进行30天,累计写作38万字。虽然我更愿意将这38万字称之为对我对30天来的语音记录,而非写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30天来积累的素材存在着让我写出文章,转化为写作的可能性。
回顾这段经历,收获的有:
1.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
上周突然出现了两个紧急的问题需要处理,但我很快就分析出了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初步解决方案。当时一下就觉得:咦,好像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嘛,这么快就想出了方案。解决问题的套路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毕竟我也是准备过线下工作坊的人,但是过去好像就一直没有能在工作场景上应用上。而这次马上就用上了,而且还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肯定,让我觉得很意外。
事实我想,这次能马上使用上套路,和每天进行的语音写作不无关系。每天为了凑够1万字的写作量,只能刨地三尺的对自已的各种行为进行分析。无形之中就提升了自已的分析问题能力。所以这次在工作中一遇到问题,马上就能应用起来。
2.表达能力的提升
表达能力一直是我的弱弱项。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说话很少,可能说一周都不会和同事说上几句话。但如果有重要工作在进行时,又会突然需要很频繁的沟通。所以遇到在这种场合时,我往往会说不出话了,吃了很多闷亏。
后来参加线上训练营,主动报名线上演讲,也有一方面是想提升自已的表达能力。通过过去一年的练习吧,会能感觉到有提高,但和现在的训练强度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曾经我整理了过去一年回答的问题数和演讲稿的字数,不会超过10万字。而现在仅仅一个月,语音写作就已经达到了38万字,可以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强度上,都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由于每天都要神叨叨的自我对话一个小时,所以再去和别人进行5分钟,10分钟的沟通时,会觉得简直太轻松了。而且由于每天都在进行观点表达的预演,心理上也会接受表达自身观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在工作中与他人沟通时,也不会像过去一样那么害怕去表达自已的想法,或是说服别人接受我的方案。
3.对自我的认识
之前有看过一些在实践语音写作的朋友发文说到:语音写作让自已更了解自已了。当时我对这种说法真是不以为然。在我内心深处,我觉得这种说法就是非常的鸡汤,非常的空泛。现在自己做下来了,确实觉得所言不虚。
因为每天在进行语音写作,对自已行为进行分析的过程,你就会对自已一些惯常的行为模式或是思维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模式,有人称之为”人生脚本“,有人称之为“思维定式”,有人称之为“人生开关”。不管是那种说法,都反映了这种行为习惯是一种类似于本能反应的东西,大部分时候你还意识不到他的存在,你就开始自发的行动了。
比如我的一个“人生脚本”就是很快的去做事。一有事情,我就会想着要快点把他完成。这个习惯固然是有好的一面,体现了我的执行力,但糟糕的另一面,就是你没有去思考就凭惯性去做事。做了一堆之后你就会发现,没有方向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原来会知道自已这样行为习惯的不好,但每次有事情发生时还是按本能去做。这样不用思考啊,比较轻检。但是现在通过每天的重复,每天不断的对自已提醒,对于这一倾向会更有认识。下一次要冲动做事时,会更容易提醒自已慢一点做决定,慢一点行动。
过去一年,我一直都很执着于发现自已优势这件事。我做了非常多的测评,尝试了很多技能的学习,试图去发现自已的优势。但是现在我突然觉得我不再需要去找到我的优势了。
所谓的优势本身就是比较得出的。无论是和你周边的人比,还是和行业的标准去比。只有你大大超过了,那才是优势。但这是我的目标吗?从市场竞争的层面,从打造个人品牌的层面,这种说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自我的人生目标上,这不应当是一个目标。
说一个小故事吧。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他的目标就是想成为天下第一的高手,然后他就拼命的修炼武功,到处的去和别人挑战,后来他就实现了自已的目标,成为了天下第一的高手,没有敌人。但在那个时刻,他会突然觉得自已失去了很多其它的东西。自己所谓的这个天下第一,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天下第一。然后更惨的是,他发现他的第一只是暂时的第一。不断的会有更年轻的挑战者,来挑战他的地位。他所得的第一只是曾经的第一,而不是永远的第一。
可能现在很多人谋求的目标,也就是这样。首先我得做到第一,其次呢,我要在这个第一的时间上做得足够久,这样他才能收获与这个持续时间所对应的种种荣誉、金钱,成为人生社会中的成功者。
所以我现在得出的结论就是,你要追求个人的优势,你要追求能力的提升,都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只是手段,而不是你的人生目标。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你可以借鉴这样的标准,去相对客观的去看你所处的位置。但是手段永远都不会是目标。
引用刘润的一段话: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小目标都是大目标的手段。
手段是实现目标的思考、工具和方法论,目标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目标可以不变,但手段是可以变的。
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 我们一旦有了目标,就会设计一个手段,设计手段后,就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可能会把手段当成目标。一旦我们开始捍卫手段,就会忘掉我们真正的目标是什么。
以上,就是这30天来的一些粗浅的认识。随着实践的继续,我想应当会更加不同。到时再回头来看今天的这篇文章,也是别有滋味吧。
PS:这篇文章也是在语音写作时形成的粗稿,而后再经28分钟的修改完善形成的。一切都很粗糙。但是慢慢来,继续做,时间会给我答案。
网友评论
我一开始也尝试过语音写作,初衷只是想要速度快。但过程中一方面觉得语音不如打字那样能仔细斟酌,另一方面,还得不断回头去修改标点符号,感觉很麻烦,就放弃了。想要问问敏大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敏大文章中让我产生共鸣的两点是:一、写作时会让人觉得我有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也能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的交流中,从来没有体现出这方面的优势来,不能迅速给到大家一个有说服力的观点,永远是人群中的那个人。二、有时候点子不错,但真的怕别人不接受或反驳,而不敢去表达。通过语音写作真的可以改善这方面吗?想得到敏大的具体指导。
你说的这两个痛点我也是深有体会。就我现在的体会来说,真的觉得有明显的改变。
(原谅我好多问题啊!好喜欢这篇文章,有种哲学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