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论教师的社会性功能

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论教师的社会性功能

作者: 重横行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6:52 被阅读6次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何为传道?笔者认为,所传之道为生活之道。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方便管理和知识类讲授的便捷,采用统一的教学手段去关注大部分学生的正常学习诉求无可厚非。但是学生毕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存在,我们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的发展。不能因为在某些方面的缺失而放弃对一颗心灵的呵护。笔者认为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性的学习同时,更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言曰:“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

    那么,如何才能不愧对这样的一个褒扬,是现代教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论题。教师在进行正常的知识性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从而塑立完整的人格。这是现代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是所不能忽视的存在。

    那么,教师在进行正常的知识性教学之外,能够提供给学生怎样的心理引导。而学生在正常的知识性需求之外,又有哪些需求。这是教育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定的教学环节之外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诉求。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表面行为,如对学习的抗拒或者对某一科目的抵触。而应该深入剖析学生这些表面现象的内在原因,思考共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否可以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教师的定位应当是服务者而非管理者,只有了解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差异性的存在,才能更加精确地了解学生的诉求,从而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在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存在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盲目指责训斥,很可能加深学生的抵触心理,而使学生对现行的管理办法产生抵抗,出现对抗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出现,就会是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的展开受到阻碍。非但无法完成如期的教学计划与目标,更可能是学生对学习行为产生抵触和放弃心理。虽然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不太可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差异,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处理每一位学生的心理诉求。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的同时,采取灵活的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同学以不同的手段去应对。在当下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社会性功用往往被忽视。然而在受教育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学生和老师朝夕相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塑造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往往被家长老师以及社会所忽略。笔者以为教师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灵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使学生在受到知识性的学习同时也接受到心灵方面的培养。

    综上,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引导学生在受教育阶段逐步养成完整的人格。使其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完整的人。并不能因为某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异便随便的给其冠以标签。

    学生的人格成长,其一部分促进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应该学会思考自身,改变现行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空的星星。不能因为其暂时的不发光,就否认孩子的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地球上的星星》有感 ——论教师的社会性功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td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