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你练了10000小时却没有成为“高手”

为什么你练了10000小时却没有成为“高手”

作者: 潘潘郡主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15:50 被阅读0次
    2020/4/8第九十九篇

    今天这文章写的无比纠结。

    写了几次删了几次。

    有一篇都写了1000字,认为不好,还是删了。

    原因是昨天看秋叶老师的《写作七讲》一书,他说现在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你让人家花几分钟时间看你写的东西,你要想想对他/她是否有价值,否则就是浪费别人的时间,不要是自嗨式的写作。

    所以我就想要严谨对待,毕竟这是发到公众号上,要尊重大家的时间,而不是停留在自己一个简单心里满足上。

    但是我发现我不会写了,按秋叶老师说的基础标准我都无法达到,就是我的写作能力是远远不够支撑这个目标。

    之前的我是每日一练在写,也写了有几十万字,原来以为每天一练就能增加我的写作能力,可是写了这么久,能力竟然还是没有提升。

    不是有个著名的练习10000小时的理论吗 ?

    是说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练习了10000小时你就可以是某一领域顶尖高手。

    那问题在哪里呢?是不是我练的还太少?

    我特意又看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原来我们平时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练习的特点。

    书中说科学家们刻意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

    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

    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

    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

    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

    所以要想成功必须是要有正确方法的刻意练习,并能有专业的老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发聩。

    想想我们平时生活中哪些看起来是所谓的刻意练习,其实做的却是重复的重复,耗时费力而没有半点提升。

    比如读书。

    读书的局限在于,选书,理解和应用。

    这三点是读书比较困难的地方。—高鸿鹏

    很多人天天看,也看了很多书,但是没有读书的方法要领,选的书五花八门,读个兴趣快乐,也不会通过做事验证这个读书的道理,所以读最多的书也是枉然。

    巴菲特曾经说过:想要彻底改变自己,不完全取决于你花了多长时间,更重要的是你是否用了心并找对方法。

    成为天才关键不是你有没有天赋,关键不是你能否吃苦,关键是你要先找到正确的方法去练习。

    我想读书、写作这个道理也是一样,不是看你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篇,多少字,花了多少时间,更重要是你否找到一个真正有用的方法,否则就是自己在走弯路。

    从今天开始在写作这条路上我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去“刻意练习”。

    “天才”是来自“刻意练习”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练了10000小时却没有成为“高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vt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