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何以看老?--育儿随谈

作者: 星芾 | 来源:发表于2022-01-22 17:30 被阅读0次

  儿子非常活泼可爱、语言条理、逻辑清晰让人非常吃惊。他以前都是问“是什么”,现在最常问的是“为什么”。说明他已经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了。三岁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中国古语:三岁看老。言言跟我说:为什么要上幼儿园?我说:狼崽子要跟妈妈学本领,不然就不会捕猎抓兔子,等狼妈妈老了,他就会被饿死。你呢,不是跟爸爸妈妈学本领,爸爸妈妈要上班,要挣钱给你买吃的、买玩具。所以就交给老师教你本领,不上学就学不到本领,长大了,爸爸妈妈老了,你就会被饿死啊。道理不是抽象的,要说让幼儿能听懂的话。成人都不喜欢大道理,何况小孩子?


有我的口水,不能给你吃_腾讯视频

  三岁看老是一个科学的结论。

一、三岁孩子是逻辑推理思维发展的萌发期。

  三岁儿童正是开始提出为什么的时候,如果成人对“为什么”给予指导,孩子能够从现象推演现象背后的本质。三岁孩子是模仿最强的时候,不管是语言,还是逻辑思维,还是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结,还有关键是成人的逻辑示范、语言示范、推理示范、社会交往示范,所有林林总总的成人示范,都会刻印在3岁孩子的脑子里。3岁孩子的大脑是一张白纸,而给这张白纸染上底色的人就是父母,这个底色犹如印刻在石头之上,一生皆不可改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不仅如此,父母是传递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底色的那个人,这个底色是会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的高度,父母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人。

二、三岁孩子是利用形象思维创新的关键期。

  教三岁孩子识字,甚至书写,那是扼杀孩子形象思维的刽子手,也是阻碍孩子想像力放飞的杀手。为何如是说?给三岁孩子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读有图片、有文字的画报。但千万不要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而是边读边解释图片,一段一段的文字不用理会,孩子会在观察图片时,这一段段文字会在无意识、无注意状态进入孩子的脑海中。图片、文字皆通过视觉、听觉进入儿童大脑,产生一个知觉整体,或者说孩子是把一个知觉组块储存在大脑中的。这为孩子未来一目十行打下了基础,以此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是一行一行的阅读,而是一段一段的阅读,这些孩子的记忆容量是快速而超大。

  千万不要限制孩子的运动和感知。这里的感知包括视觉、触觉、听觉甚至是痛觉。痛觉让孩子感觉到伤害,这种被伤害的经验才能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认识到危险并避开危险。一个天天放在保温室的孩子,只会认为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危险,那么他就不会有后果意识、不会有因果意识,也就失去保护自己的能力。言言喜欢抱着一个大大的水晶球玩,我告诉他:你不要玩这么大的水晶球,不然掉下来,会砸到你的脚。第二天,言言妈妈紧张地打来电话,说他被水晶球砸到脚了,超级担心超级焦虑,可以理解母亲的心情。我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他以后再也不会玩这么大的水晶球了,没事。

  不要呵责孩子的组合创新。创新实质上就是把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学科等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功能、新的理论等。孩子的创新就是能够把不同事物的功能进行联结,而产生新功能。当我在房间处理工作的时候,言言在客厅将奶粉、茶叶、水、大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餐。妈妈回到家,大惊失色,说心都跳出来了。我出来一看,哈哈大笑,这小子真会玩,我小时候用泥巴玩,他比我高级,用进口奶粉玩。言言在天台玩,我们在天台养花,一起浇水。天台有一截PU管,他拿着像孙悟空一样的玩耍,他又拿着喷水枪浇水。过了一会,当我回头看他时,他用喷水枪和PU管组合起来完成了创新的动作。这让我不得不相信布鲁纳的一句话:任何科目都能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在回答“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平静地回答:“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当成滑滑梯玩耍_腾讯视频
腾讯视频_腾讯视频

三、父母言行是孩子的终身印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这个细胞的基因(生物基因、关系基因)来源于夫妻双方各自家庭,换言之,家庭基因是复制加组合原来两个家庭(甚或3个、4个家庭)的基因。父母经常吵架,孩子观察并编码成形像代码,而且这种编码是以形象表征的形式印记在孩子的大脑之中,一生都会发挥作用。吵架是非理性行为,吵架是不讲道理的,才叫吵架。如果是开诚布公的争论,讲道理、摆事实,非人生攻击、非价值判断、非标签化,这是争论,而不是吵架。吵架就是贴标签、人生攻击,只说价值判断,不说任何理由和依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满嘴跑火车,什么话难听,就说什么话。吵架是可怕的,可怕的不是两个人的攻击,而是孩子学会了如何不讲道理、如何不经论证的价值判断、如何给别人贴标签。或者说,孩子学会了非逻辑推理模式,这对孩子以后的逻辑思维会产生不利的、破坏性的影响,而且是终身受害。

四、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是最智慧的策略。

  儿童特别是幼儿,基本上是属于及时性满足的孩子。延迟性满足对三岁的孩子是无效的,或者说孩子对于成人给他画出在未来出现的饼是没有任何兴趣和吸引力的。孩子只对当下他的需求感兴趣,他需要你及时满足他的需要。不能满足他,他就会大哭甚至大闹,撒泼打滚,无不用其极。大多数父母,特别是母亲此时束手无策,只能满足孩子的不正当需求。这种满足恰好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因此,以后只要他的当下需求不能满足,他就会撒泼打滚,越发不可收拾。如此,有的母亲就会说:这孩子真烦,真犟,真倔。殊不知,这些都是你自己教会孩子这样反应的啊。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最好的方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他喜欢的、有兴趣的目标去吸引他。言言每天被叫起床(我是给他放国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星期六么?”。周六意味着他可以不去上幼儿园。我说:不是星期六,今天要上学。他就会哭闹说,我不要上学。我就会扮演奥特曼中的大怪兽来抓他的小屁股,他马上就来了精神,摆出奥特曼战斗的造型,一两个回合之后,他就彻底醒了,下床气也没了。情绪也高涨了,学也愿意上了。我最快的把他从床上叫醒到开心地出门上学,只需要10分钟。






相关文章

  • 三岁何以看老?--育儿随谈

    儿子非常活泼可爱、语言条理、逻辑清晰让人非常吃惊。他以前都是问“是什么”,现在最常问的是“为什么”。说明他已经探索...

  • 赵平安嵩县焦点地面班一期坚持分享第60天20181007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之前自由观察他的天性,三岁到七岁这...

  • 如果孩子会还手。

    三岁前看各种育儿贴育儿书籍,三岁后忙于工作,生活变得精力不足,便很少专注的去看一些育儿文章书籍。 今天早晨要求孩子...

  • 怎样才能培养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老人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句话告诉我们孩子的习惯应该是三岁之前就要进行培养。从我的育儿经验来看是有道理的。...

  • 今生有缘成母子,让咱一起学习成长

    @学习心得— 常言道,养儿容易育儿难”,尤其是男孩更是如此。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搁在今天也不为...

  • 女儿悄悄写给妈妈的10条“要求” 换成爸爸一样适用

    育儿先育己,为人父母先教育好自己,才有资格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要趁早,“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生”,家庭教...

  • 我的思维方式

    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在想,我的这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大约也是小时候就初露端倪了。何以见得呢?最...

  • 学习中的小宝/成功日记27

    践行中…… 成功事件 记录小宝的成长点滴 育儿篇 1.哥哥拉完臭没有冲厕所,而小宝肩负这个任务 从小老大,三岁看老...

  • 育儿故事|育儿就是潜能激活

    中国有句古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流传至今的“育儿谚语”昭示着古人的智慧与精炼。但当我们走在现代化的今天,必...

  • 三岁看老

    在开始回忆之前,我打开了CD机,放了一张唱片,你绝对猜不到至今2016年,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还到处都是卖唱片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岁何以看老?--育儿随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vy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