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读喜,非筛)。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诗说: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温饱而不思淫欲者少,人而不见异思迁难。自古女(士)为悦己者容,士(女)为知己者死;是以恩怨情仇,无有已时。千秋万载,唯叹雁丘词。
注:
诗传为司马相如妻卓文君所作,始见于《西京杂记》,但只录其名而不见其诗,是以多见疑于后世。观《文心雕龙》及《诗品》等皆不摘录,论及五言则首推李陵、班婕妤。虽然,二人作品散轶,仅存一二,亦多见疑于当代。时人犹见疑,至于后世则无乃更甚乎?
观其诗,手法与《诗》一脉相承,赋比兴之用,不失雅宕,颇类风咏,故归为乐府。人之所见疑,皆因五言工整拔类,前所未有。如今人史学家王立群所言,西汉中期断不会产生如此成熟五言诗,且此诗当为两首。
孰是孰非,其实并不重要。但若真要确定一个人选,我认为是卓文君所作。一者,李陵、苏武、班婕妤和司马相如、卓文君年龄差距在五十之内,读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别歌》及班婕妤《怨歌行》则可以看出西汉中后期五言诗已经非常成熟。逆而推之,相差几十年的卓文君能写出此诗又有何难?且此诗明显有《诗》之遗风,与李陵、班婕妤等又有明显界限,只早不晚。另外,像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虽杂长句,实则可窥见五言之盛。
诗歌发展一脉相传,若从源头读下来,大略可知其事,是所谓“树有根,言有宗”。如此,则能少惑。似今之所谓自由诗者,则可谓另立门户,数典忘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