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当年某火遍大江南北的美食节目宣传过的很多美食,随着知名度的急升,瞬间提高了“品味”装修了经营场所调整了服务理念提高了商品价格,也都毫无悬念地走出了落差极大的倒V型走势——而且右半部的跌落幅度远大于因爆红急升的高度,甚至归于沉寂乃至灭亡。
忘了所谓小吃美食,原本就是因为口味、质量、价格以及服务方式方便顾客从而受到大众青睐才最终成就其江湖地位的,离顾客大众的需求特点远了,也就离走进历史、成为过往不远了。
没有了与下里巴人在街头巷尾块儿八毛的亲近,缺失了锅碗瓢勺叮当碰撞与吆喝叫卖的酣畅淋漓的烟火气,城市美食,也就没了灵魂。
不仅美食如此,整个城市的活力都有赖于这个烟火气。
自打北宋东京城打破僵化没有人情味的坊市制度以来,城市市井生活的红火其实依靠的就是让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最亲近、最方便、最零距离对接的方式营造出城市生活的诱人魅力,张扬的烟火气给城市生活的幸福度、发展张力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烟火气的兴旺热闹,归根结底在于亲民,在于身段的放低,在于与大众百姓的亲密无间。而其中的关键点,又在于所有一切的关注点都紧盯、紧密围绕消费者的真正的需要,且这种需要绝不是想当然的、绝不是生造硬设的,绝非以消费者名义实则完全为利润、为所谓的打开市场作伪和欺骗的。
烟火气的兴旺热烈,又不仅仅依靠经营者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创造出来的。稳定的秩序、宽松的管理、齐全方便的设施,以及同样完全出于便民前提下服务经营者的政策措施硬件软件建设,不仅重要而且更加关键。
在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品质力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在城市基础设施和整体面貌不断提升的今天,在不断追求城市美丽形象高大上街景建筑的今天,要保留和培育城市烟火气,已经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极为严肃的课题,太多冷冰冰的高楼大厦宽阔整洁街道让城市的烟火气彻底熄灭,让城市成为事实上的“不宜生存的另类沙漠”,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很难想象,买一个烧饼、吃一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吃,必须要跨越几条街道到专门的区域精致的店面室内才能实现的城市的烟火气会真正的兴旺,也很难想象这样的城市里的市民是真正幸福的。
把油条的、卖早点的以及夜市摊点,甚至卖菜卖水果的都赶进室内或者专门划定的需要缴纳高昂费用才能进入的区域经营,无论如何是不能真正让烟火气变得浓厚热烈的。这样的举措,与其说是为了提升形象提升品味加强管理,倒不如说是一种因噎废食的懒惰和武断。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更精细、更科学、更人性化管理,更好地为经营者提供从设施到政策更贴心服务基础上“两全其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