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总会听前辈们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懂得取舍。
就像知道吸烟不好,可是很少有人戒烟一样,大道理我们懂得一大车,可真正到自己身上,便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化学反应,我们知道“取舍”二字意味着什么,可还是不会取舍,或是坚持不“取舍”。
这是病,得治!
02
在大学期间,我很清楚自己喜欢文学,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只会为了不挂科学习,不会为了奖学金学习,每门课程我都是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那时候,我想法不多,内心平静。就这样,四年光阴在指间溜走,在书页的沙沙声中停留。
上了研究生,我发现自己变了,比以前贪心,想要的更多了。既想要学好专业课,搞好科研,拿最高的奖学金,又想要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写作,还想要锻炼别的能力,但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脚步开始乱了,一日日焦虑,一天天迷茫。
当初考研的时候,虽然考的是经管类专业,但却计划用这三年曲线救国,好好写作阅读。可事实上,我发现,阅读写作的时间几乎没有了。我一点点削减阅读文学类书籍的时间,在简书上更文频率也越来越慢。
文学写作是我挚爱,我弯弯绕绕走了那么远,就是为了有一天,我能以更潇洒的姿态走近它。而专业是我所选择的,我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三年,怎么对得起自己,怎么面对两位导师?
我明明知道,要懂得“取舍”,可放弃哪个,我都不甘心,也都不愿意。我到底该怎么办?
03
周六,和正导师吃饭时,我向他倾诉了我的苦恼:老师,我现在压力好大,咱们学校评优评先,大部分都看科研成果的,我如果写不出论文,搞不好科研,评奖学金的时候,我估计又是垫底的。
导师大概没想到我会有压力:我觉得,搞学术,不能太功利性,这并不是说,咱们不要奖学金,要是一定得要,但我们可以换个方式,不能为了奖学金而搞科研,把事情做好了,那自然是你的了,欲速则不达。
我和导师的想法差不多,但现在的我,就是很贪心,什么都想要,我叹了口气:老师,我要写不出好的论文,那我读博也很困难,读不了博,以后当大学老师也不能够了。
导师很坚定地告诉我:你不能着急,我的建议,还是先看文献,精读,明年再动手,如果知识储备不够,你写写停停的,时间浪费了不说,还写不出什么好的。
之前和导师交流不多,现在才发现,原来许多方面,我们想的都差不多。听到导师这么说,我心里有底多了,但还是会困惑:老师,可是咱们学校的大环境啊,大家都开始写论文了,我一个人,不受大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每天除了上课,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处于很被动的状态,都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了。
导师接着说: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又涉及到“取舍”问题。我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所以,我就有选择的去做一些事。比如,学校要求的任务,我从来不看,但不代表我不去完成,我按照我自己的进度来,掌握主动权。有些项目,给我我都不接,为什么,我要集中精力去做更重要的,把握质而不是量。
师姐平静地看着我说:你才研一,别那么着急,听老师的。
我还想在课余发展我阅读写作的爱好,这是我掂量了许久,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因为我明白,无论我做什么事,都得有舍有得,就看我愿意舍弃些什么,或者说,就看我怎样去平衡。
最近在简书看到一篇文章,大意是人这一生,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大现实,先做不喜欢的事,才能为喜欢的事获取更大的自由。这篇文章的作者,曾经和我一样,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阅读上了,当然,这样并不是不好,只是,我们未免太主次不分,把自己的专业给荒了。
道理都明白,可到自己身上时,执行起来就难了,因此,我现在还是在这种矛盾中挣扎徘徊。
学妹私下跟我说:你越想要得到,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你相信老师,随意一些。我做老师助理,和老师比较熟,他是那种不会让你感到功利,也不会让你感到世俗的人,他会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会带我成为我想成为的人,也许,在这纷繁复杂诱惑面前,我该好好想想,我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阅读写作是我所想要的,专业未来是我选择的,二者有些冲突,但并非不可全得,只是,看我怎么安排。好东西我都想要,但得与不得,并不是靠你想与不想,而是做与不做。
原来,我一直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只是,我一直没想明白该怎么做。如今的我,必须静下心一步一步来,切不可抱着一口吃个胖子的心态,贪心不足蛇吞象,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偿失了。
04
人生不会处处如意,也没有十全十美,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取舍”是一种大智慧,让你保持生命的平衡的智慧。
什么都想要,到最后,也许什么都要不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眼前的小事,用量变成就质变。喜欢的自由大厦,是建立在不喜欢的地基上的。
美好的东西那么多,要懂得取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