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的晚年,他曾说过四个字“莫能宗予”,什么是莫能宗予呢?真的是莫能宗予吗?
在鲁哀公十二年的时候,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已经50岁了,当时的孔子69岁,但是他的儿子先去世了。
在鲁哀公十四年的春天,一些人去打猎,叔孙氏的车夫鉏商捕获了一头猛兽,那些人都以为这是不祥之兆,由于当时他们都知道孔子见识多、博变广大,于是就请孔子看看这到底是什么猛兽,孔子看了之后,说:“这是麒麟。”后来他又说:“黄河里不出图,洛河里不出书,我算是完了。”
在这个时候,麒麟本来就是祥瑞之兆,孔子却说我算是完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麒麟本身就是祥瑞之兆,但是在捕猎的时候麒麟肯定会受一些伤,并且现在人们都认为这头猛兽是不祥之兆,所以说以后肯定会把他给杀了,也就是说以后不再会有圣王出现了,如果没有圣王出现的话,孔子的政治理想也也就没有办法实现了,所以,孔子才说我算是完了。
还是在这一年,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死了,孔子就说:“唉!上天是要我的命呀!上天是要我的命呀!”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颜渊死了,门人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门人最终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啊,你看待我像父亲一样,我却不能看待你像儿子一般。这些都不是我的意愿啊,是你的这些同学啊。”
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很显然是非常的悲痛,因为毕竟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一个弟子,颜渊是在世之前的时候非常的理解孔子的内心,也非常的理解他的精神世界,所以,孔子才会如此的悲痛。后来,孔子说他不希望门人厚葬颜渊,我觉得是因为这样做是不合乎当时的礼法,毕竟他们都是一介草民,是没有达到厚葬的地位的,并且孔子相信他和颜渊的想法是一致的。
又过了一年,子路死在了卫国。
孔子与子路最明显的是师徒关系,但是,他们之间虽然是师徒关系(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于孔子和颜渊之间的师生关系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子路觉得孔子哪一点做的不好,子路就会直言不讳的说出来,并去“批评”孔子(以前孔子去见南子的时候,子路就“批评”过孔子),而这一点,其他人是做不到的,也是不敢做的。颜渊对于孔子而言,他很有可能就是最满意的衣钵传人,而子路对于孔子而言,他很可能就是最忠诚的信徒。
后来,孔子生病了,子贡去看望他,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外悠闲散心,他一见子贡就说:“端木赐,你来得为什么这么晚啊?”随即他感慨地唱道:“泰山崩塌了!梁柱折断了!哲人要死了!”随着歌声他的眼泪也往下流。接着他又对子贡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一个人尊重我的主张。夏朝人死了,灵柩是停在东面的台阶上;周朝人死了,灵柩是停在西面的台阶上;殷朝人死了,灵柩是停在正堂两根柱子的中间.l。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在正躺两根柱子的中间享受祭奠,我本来就是殷朝人的后代啊。“七天以后,孔子就去世了。
在这个故事里面,孔子说:“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一个人尊重我的主张。”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错在孔子,还是错在天下人呢?我觉得应该是错在天下人吧,孔子不能说是有错,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推广任心,恢复礼乐制度,他这样是没有错的,他是为了这个国家的昌盛、为了大家才有了这个政治理想。当他们绝粮于陈蔡之间的时候,子路、子贡和颜回分别做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对于错的,各有各的道理。
但是,孔子说“莫能宗予”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现在虽然人心不齐,但是也是个别人的人心不齐,而个别人的人心不齐并不代表着没有一个人尊重孔子的主张,毕竟孔子的弟子们也是非常的尊重他的主张的,所以说,不能说是莫能宗予吧。
所以,我觉得孔子的这句话只是针对于现在的整个国家的情景,而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