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后,在自己常常看的一个公众号上读到了一篇文章,是关于朱丹的。其实对于明星,我很少看他们的微博之类的,毕竟能发出来的都是能让大家看的。我对朱丹的了解也只停留在她曾是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的主持人,还有后来去了湖南电视台这些。在那篇文章里,收录了朱丹说过的一段话:
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太多太多的东西去积累。主持好一台晚会,做好一个节目,那样根本不累。
真正累的如何在别人的期待中,挑战自己,做好自己……
朱丹的家境不太好,所以她一直比较自卑。她曾经因为不自信,害怕看到话筒,害怕站在聚光灯下,害怕别人对自己有期待,患上了抑郁症。我想如果朱丹在这之前看过这本《焦虑型人格自救手册》,或许能更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这些。
这本书的作者安娜·威廉姆森在十年前也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某一天,她突然奔溃了,后来知道自己得了焦虑症,再后来,她康复了,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们:焦虑是什么,应该怎么去面对。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5049/ac65e15f7ae25074.jpg)
安娜向我们证明了:心理疾病不能、也不应该来定义你,它甚至不该成为一件坏事。毕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疾病。我亲戚中有个刚上大学的女孩子,得了抑郁症,我妈听了问我,那是什么病?我稍做解释后,妈妈说这也算病?不就是想太多?从一方面来讲我妈就是个心大的,甚至养育出来的我心也很大,她根本不觉得那是一种病。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国内很多人缺乏心理疾病的相关知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国人已经从温饱问题到了其他精神问题的过渡,因此心理疾病也是很大的一个隐患。
第一次从本书中重新认识到“焦虑”。虽然人们一说到这个词,就觉得它是个贬义词,又或马上觉得心浮气躁。安娜在第一章中提到“焦虑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自有其道理。可惜当它在我们不需要的时候释放信号时,就会让我们受到惊吓了。”
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其道理,哪怕情绪也是。
在正确理解了焦虑后,才可以试着去克服多余的不必要的焦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5049/2fe77262cc3f7e59.jpg)
安娜在书中给了读者们对于焦虑的多种处理方案,比如有一种方法是“改写标签”。也就是将一些负面标签换个名字。这个方法着实管用。
我亲戚家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最近她开始惧怕虫子,无论多小的虫子的都怕,蚂蚁,蚊子,根源就是有天她在外面的一个洗手间看到了一只蟑螂。这个情绪导致她几天内都心神不定,她父母说她做梦也会梦到蟑螂,除了家里的洗手间,其他的洗手间都不敢去,甚至直接尿了裤子。我猜想她的大脑里大概一直充斥着蟑螂。她父母为此很烦恼。
我试着与她进行了沟通。和她聊天的时候,她一再地问我,她胆子是不是很小?这么小的孩子原来也会这么焦虑。正好我看完这本书,我便用了书中的方法来克服她因为蟑螂引起的焦虑,首先我对她说,从现在起我们给你惧怕的小东西换个名字,比如他有个外号叫小强,我们以后都叫它们小强。然后用了P60页的方式,减少了她对蟑螂的一些恐惧。(提示:因为是孩子,所以决不能在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时刺激她)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5049/769c04c74d5db228.jpg)
再说说我自身。我从小也特别不自信,动不动就脸红,一和“不熟”的人说话就脸红,包括老师,男同学,这导致我整个学生时代大多数都是“安静”的。我就是“社交焦虑”症的典型“病人”。虽然我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个“毛病”,但我看到书才恍然大悟,这个病因居然只是我太在乎别人的评价,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心理暗示:大家都在关注的事,并没有对你格外注目。
虽然我认为自己目前并不处于多余的焦虑中,但是这本书的内容还是很有冲击性的,正如书中所言——毕竟,只有一个人可以掌控你和你的未来,那就是你自己,学会直面焦虑,就是自救。
我们,都住在焦虑星球。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35049/ee6682d39b79a53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