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和永澄老师共读《思考,快与慢》
共读《思考快与慢》09 第一章 第一小节

共读《思考快与慢》09 第一章 第一小节

作者: 白色的黑熊 | 来源:发表于2017-07-06 05:08 被阅读18次

今日永澄老师带领大家分析阅读第一章的第一节。

这一部分一开始用两个例子,一张女人的表情,让读者来判断图片中人物的情绪;还有用了一道计算,引出系统1与系统2的一些基本特征。

慢思考启动步骤

感观触发→

直觉判断→

直觉来源(序言):捷径、专家(例如:数学题:专家)、天生的

阻碍判断→

判断对象:当下获得的结果直觉是否认为满意。

当下获得的结果直觉是否满意?满意 ,则停止思考;不满意,则启动慢思考。

启动满思考

1.(调取)提取记忆:从长时工作记忆中提取相关知识组块,放入工作记忆。

如四则运算法则

2.(运作)心智运作

记忆进入工作记忆展开

按照规则步骤逐步计算

3F模型

事实是什么?情绪是什么?意图是什么?

收获

对思考过程的细致的了解,可以不依靠书来讲解思考过程是什么样子

思考过程显性化

显性化之后,那么你会对这件事情不断改进的基础

显性化成果:思维导图

获得很多用户的特点,可以用来讲课,产品化(为什么学习的知识要显性化)

我在过程中不断迭代自己

得到了关键词(感受、直觉、判断、快思考、慢思考)

以上是永澄老师告诉我们他读了第一节得到的收获。短短的内容,老师居然能得出那么多的结论与收获。如果是我自己阅读,这一张我也仅知道这部分是为了引出系统1和系统2,并得出一些简要特征。

正如老师所说,我们常常只关注到结论,然后得到了启发感,觉得很有道理,但这并没什么卵用。对于作者提出了例子,我下次阅读时候要尝试去思考为什么要引入这个例子,作者是怎么从例子而得出的结论。

思考过程显性化

什么是显性化,如老师把书中知识点结构化,做成了思维导图,是显性化;把思维步骤的过程做成流程图,是显性化;把对书中思考的内容,得到的理解记下来,是显性化。

老师不仅做成思维导图,还把对快思考的理解也写了下来:seeing与intuitive think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并作出扩展。

我想到了在互联网产品需求分析中,常常运用到一些故事板、用户地图,不正是思考过程的显性化吗?

金句

你要不断推迟立刻获得收益的满足感,有大量的收益不需要立刻获得的

还是那句话,慢就是快,把关键知识点打通后,就会快起来,并把自己暴露在正向黑天鹅中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思考快与慢》09 第一章 第一小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echxtx.html